“救市”大招頻出 為何不見反彈?
- 發佈時間:2015-07-03 02:31:22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王斌
6月25日
央行重啟500億元7天逆回購,釋放流動性
當天滬指跌3.46%,收于4527.78點
6月26日
證監會稱,經濟企穩,向好趨勢明顯
當天滬指跌7.4%,收于4192.87點
6月27日
央行宣佈降準降息,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週末休市
6月29日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稱兩融風險總體可控。養老金入市方案公開徵求意見
當天滬指跌3.34%,收于4053.03點
6月30日
央行進行5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
當天滬指漲5.53%,收于4277.22點
7月1日
證監會發佈券商自主決定強制平倉線等三大利好
當天滬指跌5.23%,收于4053.70點
從降準降息到養老金準備入市,從證監會吹風經濟向好到基金業協會稱估值回歸,從兩融強制平倉“規模很小”到券商自主決定平倉線,最近幾天,針對疲軟的A股市場,管理層不斷放出重大利好消息。
然而A股提升並不明顯。僅在養老金準備入市消息發佈的次日,滬指大漲5.53%。其他利好發佈後的6月26日、6月27日、7月1日、7月2日,滬指均迎來3%至7%不等的大跌。為何這些以往行之有效的“大招”效果不彰?
杠桿資金加大下跌壓力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股市下跌是由杠桿資金減倉引起的。這輪股市上漲由杠桿資金推動,股市下跌時杠桿資金也加大了下跌壓力。
楊德龍稱,管理層出臺的各種政策利好首在喚回市場信心,但投資者仍然信心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杠桿資金加速減倉流出市場,以減少風險;除此之外,獲利盤都在獲利了結;做空的力量比較大。他認為,如果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下,市場仍然不見起色,那麼政府會繼續加大利好政策。
獲利回吐是主因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認為,監管層去杠桿從今年1季度就開始了,但是市場並未下跌,從目前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杠桿資金減倉規模也不大。他認為,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獲利盤回吐。
“獲利盤都在變現離場,股市只要反彈,獲利盤就出,進去就是接盤,誰還會進?”張剛説,股市的這輪下跌並不是因為政策打壓,所以利好政策也不會起到明顯的作用,出臺各種政策並非對症下藥。今年上半年A股減持規模巨大,6月份,減持規模數據出來之後,市場開始下跌。
原因到底為何?各路專家對管理層放出的具體政策效果分別進行了分析。
1 “雙降”未能阻止杠桿無序收縮
政策:6月27日,央行宣佈自28日起定向降準並同時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後,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分別至2%和4.85%。這次降息降準與上次“雙降”時隔7年。
這是自2014年11月啟動本輪降息降準“連環組合”以來,第四次降息、第三次降準。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降准將釋放4700億流動性。
反應:消息經過一個週末的發酵後,6月29日A股大跌,滬指跌超200點,盤中巨震10%一度跌破3900點,最終滬指收跌3.34%,兩市超過1500股跌停。
分析:降息降準後,市場人士的看法不盡相同。“雙降”之初,有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底出現,政策護盤心切,降息降準對股市無疑是重大利好。不過,市場並未買賬。
永安期貨分析師趙晶表示,央行降息降準意在“救市”,減緩下跌勢頭,政策呵護表明態度。但是貨幣政策目前對於股市來説唯一的作用或許只是穩定市場情緒,在目前貨幣政策失靈的情況下,如果未來有更大規模的財政政策實施,那麼股市或許會止跌企穩。
中信證券分析師黃若谷認為,降息降準不能直接解決杠桿無序收縮問題,本輪調整根本原因是投資者對貨幣政策能否繼續寬鬆的憂慮,直接原因則是這個憂慮對市場的負面影響被融資杠桿收縮連鎖效應所放大。降息降準表達出的政策信號消除了市場對貨幣寬鬆拐點的憂慮,但是並不能解決融資杠桿無序收縮這個直接原因,這需要有後續針對措施出臺。
2 “養老金入市”遠水難解近渴
政策:6月29日晚間,人社部和財政部等部門宣佈,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根據意見稿的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基金資産凈值的30%。養老金可進入股市的金額最高達1.06萬億元。
反應:A股週二從上午的集體下跌,午後急漲。滬指報4277.22點,漲224.19點,漲幅5.53%,創2009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漲幅為6%左右。
分析:中信證券分析師肖婓斐認為,養老金入市長期意圖在於養老金保值增值,短期亦有平抑市場波動、提振市場信心的考慮。
國金證券分析師李立峰認為,養老金入市資金上限達1.06萬億。考慮到實際投資操作情況,實際入市資金量可能小于這個數值。目前為止,養老金入市時間並未公佈時間表,難以預測。事實上,養老金的匯集和投資都將是一個逐步的過程,細水長流,不會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
李立峰稱,養老金入市並不會直接開閘放水,因此養老金會在成為新的調控工具的同時,其投資風格更偏向價值。從這一點來看,有觀點認為屬於“遠水難解近渴”。
3 降低交易費用“杯水車薪”
政策:7月1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擬調降A股交易結算相關收費標準,8月起實施。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經手費由按成交金額0.0696‰雙邊收取,調整為按成交金額0.0487‰雙邊收取;同時,A股交易過戶費滬市和深市一律調整為按照成交金額0.02‰雙向收取。
反應:7月2日,滬指盤中一度跌破3800點,報收3912.77點,下跌140.93點,跌幅為3.48%;深成指跌幅超5%,創業板指跌幅近4%。
分析:廣發證券分析師曹恒乾表示,調整後,滬深證券交易所的A股交易經手費降幅為30%;滬深證券交易所的A股交易過戶費降幅約33%,預計將降低投資交易成本135億元/年。曹恒乾認為,與降低交易成本相比,更為重要的是,降費用彰顯了管理層對於股市的積極態度,有助於提振市場資金入市信心。
市場有觀點認為,在當前節點降交易費用,仍只是一個“力挺股市”的信號,在實質上,其降低的交易成本對整個市場來説是“杯水車薪”。
4 兩融自主強平起效尚需時日
政策:7月1日晚間,證監會發佈消息,允許所有證券公司發行與轉讓證券公司短期公司債券;券商自主決定強制平倉線,不再設6個月的強制還款,允許券商與客戶自行商定補充擔保物的期限與比例;同時出臺的兩融新規規定,允許券商在客戶信用基礎上,和客戶商定展期次數。
反應:7月2日,滬指開盤不利,盤中一度跌破3800點。滬指報收3912.77點,下跌140.93點,跌幅為3.48%;深成指跌幅超5%,創業板指跌幅近4%。
分析:廣發證券分析師曹恒乾表示,此項政策是從供需兩端呵護兩融。供給端證監會放開短期公司債、兩融收益權資産證券化,擴大證券公司融資渠道;需求端放鬆平倉線及處理方案,新增不動産可衝抵補充保證金。
廣州萬隆認為,此輪下跌源於監管層全面清理場外配資去股市杠桿,而券商可自主決定強平線無疑減少了爆倉擔憂,從而避免了融資盤爆倉而再次造成的踩踏式殺跌,這一政策有利於封殺股指再深跌空間。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兩融新規是直接利好杠桿資金的政策,不過,該政策真正看到效果還需要一段時間。
■ 分析
還有哪些救市牌可以打?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政府“救市”態度堅決,如果股市沒有明顯起色,那麼利好政策還會不斷出臺。這些利好政策包括推遲IPO、國家隊入場、降低印花稅、配資新老劃斷併合規化、央行釋放更多流動性,證監會繼續安撫市場等。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政府可以做的是降低印花稅以及設立平準基金。
申銀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應建立以一行三會為主、多部委聯合的危機應對和協調機制與組織,可以借鑒1998年香港金融危機的政府救市經驗。他表示,首先是穩定新股發行預期;其次是穩定配資環境預期,減少朝令夕改的政策出臺;最後是國家維穩預期,不能稍微一漲就放開新股發行。對於股指期貨,可以提高保證金比例和實施T+1制度,不能以浮贏加倉。
李慧勇認為,要穩定大家信心,對於新股發行,可以引入市值配售制度。比如設立五千億到一萬億的平準基金,可以用來買入一些權重股,以及戰略性産業的股票,也可以借此引導股指期貨。必須要立體化作戰才有救市效果。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政府通過一些救市措施來重塑信心十分必要。應充分發揮政府性資金以及週期性調控政策的穩定器作用。簡單來看,利用政府資金和其他寬鬆政策來托市似乎有縱容投機者之嫌,但事急從權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徐高認為,我國政府對市場的影響力還是很強的,托底股市的政策迴旋餘地也不小。不過,在市場穩定下來之後,調控股市軟著陸才是真正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