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人大重陽發佈G20智庫報告 倡導機制化設秘書處

  • 發佈時間:2014-09-05 08:55:16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中國網財經9月5日訊(記者 姚慧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4日發佈一份題為《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的研究報告指出,G20在國際秩序中存在“身份困境”,倡導推動G20機制化,可考慮設立秘書處,並明機制化的確路線圖和時間表,從而推動G20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臨時性機制轉向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努力建成服務於全球實體經濟的金融合作平臺。

  報告指出,目前G20機制面臨著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地緣政治三大挑戰,應推動G20機制化。在治理體系方面,IMF改革擱淺實際上使得G20承諾的與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相關的大部分後續改革都無法進行,暴露出G20機制缺乏執行能力。像美國這樣的大國拖延或拒絕執行決議,就會導致G20無法正常運作。

  在治理能力方面,報告認為,G20僅限于對各國財政、貨幣政策、金融監管等事務的協調,然而卻設定了難度極高的全面增長目標。在缺乏國際統一的全面經濟政策協同,並且沒有一個綜合財政、貨幣與産業在內理論框架指導情況下,G2O提出的治理目標實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對於地緣政治,報告稱,國際局勢的發展使得G20機制夾雜了地緣政治博弈的變數。目前烏克蘭形勢依然嚴峻,G7與俄羅斯之間的分歧也看不到彌合的希望。這嚴重影響著G20成員之間的關係,使G20的存在結構相當脆弱。

  “G20在國際秩序中存在‘身份困境’。”報告指出,目前,歐美經濟顯示出“復蘇”的跡象,G20所針對的金融危機議題不再緊迫,“針對性”機制面臨尷尬。這種尷尬實際上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G20的治理體系問題有著“身份困境”本質。正是由於這種“身份困境”,導致G20在“責任分擔機制”還是“平等參與機制”、 全面框架還是有限框架、長效體系還是臨時體系上難以取捨。

  由此,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功能危機”。幾種“次全球貨幣”與美元之間相互博弈的重大國際經濟格局變動,完全在G20的議程設置之外。沒有任何機制可以面對最重要貨幣治理問題,僅有的最高論壇G20的能力設置局限于金融市場治理。除此之外,G20實際能夠執行的治理半徑只在G7內部或G7與某個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這就使得G20雖有全球治理體系之名,但治理能力只是區域治理體系水準。

  報告建議,應該推動G20機制化,可考慮設立秘書處,並明機制化的確路線圖和時間表,從而推動G20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臨時性機制轉向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努力建成服務於全球實體經濟的金融合作平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是延續G20機制有效性的關鍵力量。

  據悉,本次論壇主要議題聚焦G20與綜合增長戰略,金融改革和全球治理以及G20與中國等。論壇結束前,作為近年來崛起速度相當快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除了推出此份G20智庫報告外,還聯合各國智庫精英的智慧形成了全球首次G20智庫年會機制,共同簽署了主題是“大金融與綜合增長的世界”的《共同聲明》,為2014年11月中旬在澳大利亞布裏斯班舉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九次峰會獻計獻策。(中國網財經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