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需緩解“三大約束”
專家預計,年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加力支援實體經濟
“2020年為了戰勝疫情,政府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去年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一個慢轉彎、轉好彎的過程。今年要逐步過渡到一個常態化的宏觀調控階段,所以要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適度。”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同時,強調“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
“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核心,在於持續緩解銀行信貸供給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三大約束,培育和激發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如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支農支小再貸款等也將進一步加力。
央行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19年8月份LPR改革以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顯著增強,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2019年7月份的5.32%降至2022年1月份的4.5%,累計降幅達0.82個百分點,創改革開放以來最低水準,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不過,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表明當前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仍存在堵點。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曾表示,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就要從破解流動性約束、資本約束和利率約束下手。
明明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緩解流動性約束的關鍵在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銀行提供低成本的流動性;通過進一步釋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效能或下調政策利率,以推動貸款利率下行、更好刺激信貸需求;發揮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逆週期調節作用或鼓勵銀行補充資本,以緩解資本約束。
“當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優化可以從量價兩方面進行。”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錶示,從價格看,LPR報價機制仍有進一步市場化的空間,如加大對報價行的正負激勵和競爭等。同時,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以統一銀行的負債成本和貸款定價市場化機制。從數量看,銀行流動性到信貸調控的傳導仍然存在堵點,即使流動性寬鬆,銀行信貸擴張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銀行的自身意願,因此市場化程度仍需提升。
對於“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明明認為,仍需引導資金重點支援三農、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專精特新製造業等。
“當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主要包括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領域。同時,在製造業重要性提升的背景下,製造業的資金支援也有望加大。”陶金錶示。
財信研究院宏觀團隊認為,前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表明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仍將繼續加力,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規模有望繼續擴大。具體舉措包括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援小微企業貸款繼續“增量、擴面、提質、降本”;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上述結構性政策舉措將繼續重點支援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等領域。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