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是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的2022年主要任務之一。作為穩外貿具體舉措之一,出口信用保險也再次被“點名”。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八年提及“出口信用保險”。由此可見,出口信用保險對於我國促進外貿外資穩固發展意義重大。
連續八年登上政府工作報告
從2015年的“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加大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到2022年的“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政府工作報告已經連續八年提及出口信用保險,可見其對於我國促進外貿外資穩固發展的意義。
據了解,出口信用保險是承保出口商在經營出口業務的過程中因進口商的商業風險或進口國的政治風險而遭受的損失的一種信用保險。主要承保買方因破産而無力支付債務、買方拖欠貨款、買方因自身原因而拒絕收貨及付款等風險。
與普通商業保險的不同之處在於,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為了推動本國的出口貿易,保障出口企業的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的非營利性政策性保險業務。
在商務部2月24日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出口信用保險是國際通行的、符合世貿規則的貿易促進手段,對穩外貿穩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也認為,出口信用保險是擴大出口過程中,比較有利的政策性工具。
朱俊生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和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出口貿易企業在支付貨款等交易過程中會面臨諸多風險,出口信用保險就可以幫助企業分散、轉嫁這些風險,這樣不僅能調動企業出口的積極性,也能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轉移小微企業出海風險
近年來,中小微外貿企業加速出海。而面對貿易摩擦、疫情反覆、物流緊張等錯綜複雜的挑戰,中小微外貿企業出海難言樂觀。作為非營利性政策性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在服務上述企業出口貿易過程中提供了多少保險保障?
據了解,中國信保是我國唯一一家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政策性保險公司。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信保處獲悉,2021年該公司全年承保金額8301.7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向企業支付賠款18.7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3.5%;服務企業16.2萬家,增長10.2%,服務小微客戶13.4萬家,增長17.7%。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政策性作用進一步彰顯。
此外,面對越來越多小微企業的“走出去”,多方聯手豐富中小微企業跨境貿易金融需求的産品和服務。
下一步,在出口信用保險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援力度方面會有哪些舉措?根據2月商務部和中國信保聯合印發的《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援做好跨週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工作通知》指出,一是加強政策引導,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加強形勢跟蹤研判,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前瞻性,做好跨週期政策設計,確保外貿運作在合理區間。二是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支援力度,擴大中小微外貿企業覆蓋面,針對性降低中小微企業投保成本,優化理賠追償服務措施。三是鼓勵加大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支援力度,並要求中國信保各營業機構強化産品模式創新,優化承保評審,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方案等。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寧威建議,承保出口信用保險的公司應跟緊政策步伐,持續加大人力投入和技術投入,並提升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承保能力,而不能僅滿足於做大業務。
資深精算師徐昱琛也表示,中小微企業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下,更需要通過出口信用保險進行風險轉移,這或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小微企業覆蓋面的原因。
那麼,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出口信用保險還需要有哪些創新和政策性鼓勵?徐昱琛表示,一方面,此前出口信用保險更多地服務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部分中小微企業對於出口信用保險了解不夠全面,應提升對中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的覆蓋面,讓更多小微企業了解、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降低貿易風險。另一方面,對於中小微貿易公司,政府和承保公司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承保和風控標準,並積極開拓新的承保領域和承保業務,將出口信用保險的大門敞開。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