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是最重要的民生之一,牽動人心。
“十三五”時期,一張越織越密、越織越暖的住房保障網,讓全體人民向“住有所居”的目標大步邁進,“租、售、改、補”等多層次立體化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日趨完善,覆蓋面持續擴大。
人民網財經梳理髮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近三年來在住房方面著墨最多的一次。除重申“房住不炒”之外,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産權房、老舊小區改造等關鍵詞從字裏行間透露著政府對住房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視。
多位代表委員和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樓市政策連貫性強,“房住不炒”依然是行業不變的主旋律和關鍵詞。另外,“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對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做出的部署,是全面落實房地産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緊扣市場新變化的又一重要舉措。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住房租賃成破題關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這一表述,是繼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之後,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大城市住房問題是關係到‘十四五’期間能否提升城鎮化發展品質的關鍵問題,更是解決‘大城市病’問題的核心。”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表示。
李國平認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重點要抓好兩個方面。一是要提高住房供給水準。“到2025年我國城鎮化水準要提高到65%,意味著有新增城鎮人口超過5000萬人,考慮到今後承載經濟和人口的主要空間是大城市,因此大城市的住房需求會有很大提升。”
二是要穩步推進“租購同權”落地。“要努力實現租房者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中的同等權益,並推出更多創新性的政策。”李國平説。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向人民網財經表示,解決大城市住房的突出問題,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大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供給,使之與廣大民眾的收入水準相適應;二是持續增大商品住房供應,同時抑制投資性需求,緩解供求矛盾;三是大力發展高品質、有保障的租賃住房,使租房安心宜居、購房無利可圖。
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 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將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寫入工作報告也成為了新的亮點,備受關注。
“大城市就業機會多,年輕人大量涌入。但大城市住房因較高的購買和持有成本,一般租金較高,很多剛畢業的學生難以承受。”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指出,青年住房困難若不能很好緩解,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因此要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是補齊租賃短板的關鍵舉措。”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也秉持了相同的觀點,“完善長租房政策,需要不斷健全租賃行業的法規與政策體系,從租賃雙邊、經營機構等方面不斷推動行業監管的制度化,逐步形成長期穩定的租賃市場,推動租客從‘被動租賃’到‘主動租賃’轉變。”
事實上,一線城市出臺的政策也將著眼點落在了長租房、租賃房等方面。
北京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完成不少於300公頃商品房供地,建設籌集各類政策性住房5萬套,完善長租房政策,規範租賃市場秩序,努力解決好住房突出問題;
上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住房保障體系,加快租賃房建設,形成供應5.3萬套。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廣東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加大土地供應力度,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大力發展共有産權住房。
擘畫新藍圖 讓更多人圓夢“安居宜居”
著眼于遠景目標,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大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有力促進“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一目標的達成。
實際上,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指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明確指出,政府投資要更多向惠及面廣的民生項目傾斜,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
在此背景下,如何穩步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共同關注的話題。
在租賃住房發展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認為,應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從租賃住房供應、租賃主體管理、租賃權益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加快培育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建立健全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臺,持續整頓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
在小區適老化改造方面,全國政協委員、正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歐宗榮認為,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要完善扶持政策,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以需求為導向,推動各地既有居住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推動老年人居家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補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張少康也表示,要充分運用系統觀念,將長租房發展、老舊小區改造、金融風險管控、房地産市場調控等各方面工作結合起來統籌考慮。
那麼,“十四五”期間,居民的住房模式將發生怎樣的改變?許小樂分析稱:一是從單一供給主體到多元化,並積極盤活利用存量住宅資源;二是從以購為主到租購並舉,除商品房之外,未來的住房供應還有其他類型的住房,如政策性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産權房等,促進消費者從單一買房到租購並舉。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都是每一個中國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體現。展望“十四五”,人居環境持續優化,群眾生活的幸福底色不斷被擦亮,新時代的民生答卷必將更加精彩。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