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山代表:建議從根本上調整農村低保政策
- 發佈時間:2015-03-13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張曉山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表示,農村現行的低保政策,操作成本很高,但效果不理想,建議從根本上進行調整,將分配給各縣的農村低保資金轉為農村困難救助基金,由民政局負責管理。由分配名額、無償享用轉為真正以需求為導向。
張曉山表示,目前,農村低保標準年均增長率超過“十二五”規劃綱要設定的10%的預期目標。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5382.1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國家關於“低保戶”政策有明文規定,但是到了基層執行起來非常困難,每年一到調整“低保戶”的名額分配時,就會鬧出很多矛盾。例如,在一些地區,由於生活特別困難的農戶就那麼幾家,絕大多農戶家的生活水準都相差不了太多,於是那些多出來的名額給誰就成了難題。正是由於很難界定誰家比誰家生活更困難,不少農民都爭著要當這個“低保戶”,低保補助成了免費午餐。還有,低保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被變相地挪用了,成為完成上級任務、彌補開支缺口或解決村民矛盾的工具。如當村上資金出現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會用“低保戶”的名額來頂替。
張曉山説,農村低保政策執行中的扭曲,源於制度設計本身與農村現實之間的脫節:第一,農村絕大多數農戶的純收入超過了低保線;第二,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很難衡量;第三,農民家庭財産和生活狀況具有趨同性;第四,農民民主評議有局限性。因此,雖然2014年國家民政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農村低保專項整治活動,試圖糾正“錯報”、“人情保”等問題,但由於低保制度設計上存在的根本性問題,這種外力干預措施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
張曉山建議,從根本上調整低保政策,特別是當農民生活水準普遍提高以後,對已經脫貧或者基本脫貧的村莊,不要再搞名額攤派,不要助長不要白不要的壞風氣,不要助長懶惰思想,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救濟特別困難的農戶上,尤其是用在遭受突發天災人禍的農戶上,讓農村的弱勢群體真正從中受益。建議將分配給各縣的農村低保資金轉為農村困難救助基金,由民政局負責管理。由分配名額、無償享用轉為真正以需求為導向。生活困難或遭遇突發性災難的農戶直接向民政部門提出申請,專款專用,這樣可以避免把矛盾下放到村幹部,引發農民和村幹部之間的矛盾與糾紛,同時保證真正困難的農戶可以及時得到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