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改變了中國,影響並惠及了世界,這40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濃墨重彩的40年。
面對這個舉世矚目、影響深遠的偉大實踐,中國網財經聯袂今日頭條共同邀請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企業家共同回憶、記錄這個偉大時代。
這一期我們專訪了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請他講講改革開放與創業的故事。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
中國網財經10月12日訊(記者 李春暉 張少雷)改革開放之後,東方風來滿眼春。十萬公職人員“下海”,無數有志青年投身商道,一股創業大潮席捲中國。在那個火熱的年代,高紀凡從吉林大學量子化學專業碩士畢業後,放棄了留校讀博和出國深造的機會,走上了創業道路。
1997年,已經在商界小有所成的高紀凡從《京都議定書》及美國克林頓政府“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中,看到了太陽能産業無可估量的市場前景和社會效應,創建了天合光能,並將光伏作為自己畢生奮鬥的事業。
天合光能經歷過光伏行業的嚴酷寒冬,也經歷過蟬聯“全球出貨量第一”的輝煌,如今卻要把輝煌留給歷史,走上轉型之路的新起點。
高紀凡説,國家用自身的發展教會我們中國企業要不斷改革升級,保持開放的眼光。對於改革開放帶來的這樣一個大時代、好時代,天合光能永遠心懷感恩。
以下為採訪實錄
關於創業
中國網財經:改革開放給您的人生帶來了哪些轉折?
高紀凡:1985年我考上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被時任吉林大學校長的著名化學家唐敖慶先生收為門下弟子。三年苦讀後,我面前擺著兩條路:留校讀博、出國深造。1987年,我回鄉參加暑期社會考察。當時的武進鄉鎮企業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成績可喜,但是走進生産一線,企業技術力量的薄弱程度出乎我的想像。我對幾十家企業進行考察,當時中小化工企業的技術水準普遍較低。1988年,從吉林大學量子化學專業碩士畢業後,我就走上了創業道路。
中國網財經:當時社會上的創業經商氛圍是什麼樣的?
高紀凡:當時恰好是改革開放十週年,又趕上一股創業潮,創業經商的氛圍還是不錯的。
中國網財經:您在決定創業以後,是如何選擇行業和方向的?最後為何選擇光伏行業作為長久奮鬥的事業?
高紀凡:1997年,我從當時的《京都議定書》及美國克林頓政府“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了解到,利用太陽能技術可以打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環境,其市場前景和社會效應都無可估量。於是,我創建天合光能,走上了致力於“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之路。
中國網財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新時代的創業者們,您有哪些經驗想告訴他們?
高紀凡:創業不易,要想創業成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經歷來自各個方面的考驗,即便是在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也不例外。創業者們要不畏挑戰,還要將挑戰視為機遇。
以天合光能的創業歷程為例,面對海外對光伏産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我們從未輕言放棄,而是積極申訴應對。同時,我們將挑戰化為機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設廠,滿足當地和周邊市場的需求,在“雙反”挑戰下加快實現國際化。
2011年至2014年,是中國光伏業的寒冬,歐洲債務危機使市場增速下降、美國徵收“雙反”關稅增加市場不確定性、光伏産能過剩導致過度降價競爭,這“三把刀”使中國的光伏企業走在了刀刃上,有的企業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此時天合光能再次發揮了當年的創業精神,我一直在告訴自己,只要還能喘氣,我們就能生存下去。我相信,即便要死,天合光能會是最後一個,但是光伏行業會存在,所以天合光能肯定會生存下來。
關於改革
中國網財經: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惠及了全世界,這在光伏行業是如何體現的?
高紀凡:40年前,中國向世界打開了大門,中國企業開始更大規模地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合作。改革開放奠定了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基礎,具有里程碑意義。改革開放搞活機制、打破束縛、放開市場,為中國光伏産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40年的發展過程中,各級領導對光伏産業予以了高度關注,利好政策措施相繼出臺。
40年裏,中國製造端主要生産環節産量均多年連續位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各環節産量前10名的企業中有半數以上位於中國大陸。同時,全球光伏應用市場已從十年前的歐洲市場為主,轉變為中、美、日等市場百花齊放。
通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光伏産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整體環境已經初步建立。中國光伏産業最開始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把握住了國際市場分工合作的大好機遇,很難以想像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中國光伏産業還能否取得今天的成績。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成就,為中國光伏産業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1997年天合光能成立,到今年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天合光能是中國改革開放持續走向深入的産物,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一系列紅利和好處,各級政府也給予了我們很多的政策、資金支援,對於改革開放帶來的這樣一個大時代、好時代,天合光能永遠心懷感恩。
中國網財經:中國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後,很多行業都在談轉型升級。您覺得企業該如何選擇轉型的方向?
高紀凡:在新的歷史機遇下,20歲的天合光能面臨第三次全新轉型。對於公司發展的新方向和戰略,我們不盲從選擇,而是遵從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天合光能面臨第三次轉型之際,是繼續選擇在製造業提高市場佔有率,還是走出一條新路,向更高層面走去,在這一點上我們沒有絲毫猶豫,已經整裝上陣走在了能源物聯網的新路上,我們相信,天合光能會像以往一樣,在這一領域快速成長為領導者。
中國網財經: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您的企業獲得感怎麼樣?對未來減稅措施還有哪些建議?
高紀凡: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了關於徵求對《關於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涉企稅費負擔的通知》意見的函,自此,國家加大了對光伏行業的減稅降費力度,減輕了企業的稅費壓力,增強了企業盈利能力,企業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關於開放
中國網財經: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真正融入國際市場,這給當時新生的中國光伏行業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高紀凡:融入國際市場,對於企業而言有一定的挑戰,但整體來看,加入WTO帶來的機遇是遠遠大於挑戰的。中國加入WTO,享受成員國擁有的最惠國待遇,光伏企業能享受其他國家和地區開放市場的好處,使我國的光伏産品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比過去更為有利的競爭條件,對中國光伏行業而言是重大利好。加入WTO後,我國要履行WTO規定的義務,逐步開放國內市場,這將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增強我國市場對外商的吸引力,有利於更多地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我國國內市場更加開放,對於光伏行業的原材料進口而言也是一個利好。
中國網財經: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的演講開啟了我國“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的新進程。您覺得在這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光伏行業的紅利和風口在哪呢?
高紀凡: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對我們來説是莫大的鼓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為改革開放40年來的親歷者與參與者,我深感改革開放給中國和世界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國際市場的打開使得天合光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也讓天合光能成為了一個全球化的企業。我們的業務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4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我們的平臺吸引了來自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高層次管理、研發人才。
以天合光能為代表的光伏企業,已經在過去20年把光伏發電的成本降到了原來的二十分之一。乙太陽能和其他清潔能源為基礎,構建新的能源物聯網體系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天合光能將在中國本土和海外市場努力為全球清潔能源轉型貢獻力量。
中國網財經:當下,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內的人口紅利逐漸消減,您覺得現在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應該以什麼作為核心競爭力?
高紀凡:在面對貿易保護的征程中,我們不能一味被動地去應對,而是應該走一條更加主動的路,即産能國際化。因而,我們全球供給體系下佈局産能,應對整個外部貿易環境的變化,讓企業能夠在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上發展。我們已經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地設立了2GW的生産基地,而這些生産基地可以相對自由地進入某些對中國展開“雙反”的國家的市場。
同時我們掌握了核心技術,尤其通過創新發展,現在我們在技術方面,以及産業方面,掌握了主動權。
除此之外,天合光能也在積極地開發多元化的産品和服務。除了以往的組件銷售外,也提供電站開發和電站維護服務,致力於成為全球能源物聯網的引領者,未來將更加開放地同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以及能源物聯網。
天合光能為全球市場、全球客戶服務,不管國際貿易環境如何變化、有多少貿易保護盛行,我們服務於全球客戶的決心不會改變。天合光能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走國際化的道路,把全球所有國家都當作目標市場。讓全世界的人都用上太陽能,是我們的夢想,“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是我們堅定不移的使命。
中國網財經:最後,您對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有哪些期許?
高紀凡:改革開放不是一個時間節點,而應該是開放的心態和改革的勇氣,是一種不斷突破自我、成長創新的延續。國家用自身的發展教會我們中國企業要不斷改革升級,保持開放的心胸。
“創新”和“變革”一直都在天合光能血脈中流淌。公司建立20年,天合走過了“全球一流的光伏組件製造商”的1.0時代,經歷了“全球領先的太陽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2.0時代。我們還開啟了致力於成為“全球能源物聯網的引領者”的天合3.0時代。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天合光能創立20週年。天合光能將隨著國家的腳步,與時俱進,努力成為國家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貢獻者和主力軍。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