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在京舉行的國標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國首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國家標準《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規範》(GB/T 36308-2018)已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的實施有利於政府監管部門建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檔案,並實施分類監管,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新型模式,更好地發揮檢驗檢測傳遞信用的作用,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據介紹,該標準由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社會信標委)歸口,由中實誠信信用評價有限公司、中標聯檢驗檢測認證集團等25家單位聯合起草,對檢驗檢測機構的誠信評價要求、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等方面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該標準圍繞法律要求、技術要求、管理要求、責任要求4大維度進行評價指標的設計,細化了對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建設方面的指標要求。與檢驗檢測機構信用分類監管緊密結合,將檢驗檢測機構的誠信度和誠信建設水準分為A、B、C、D四個等級,在評價指標分值分配上突出了法律法規的重要性,體現了檢驗檢測機構應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開展誠信施檢。
另外,這項標準從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原則、評價要求、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和評價結果5個方面為檢驗檢測機構誠信評價工作提供實施規範,為檢驗檢測機構增強誠信意識、推進誠信建設、防範失信風險、提升社會公信力、樹立品牌效應提供實施依據。檢驗檢測機構可結合《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基本要求》及該標準條款內容,在樣品管理、人員能力、報告證書、管理體系、人員管理、誠信文化、誠信保障機制等方面加強管理,開展誠信建設,提升信用水準,滿足政府監管部門對檢驗檢測機構建立誠信檔案和實施分類監管的要求。
檢驗檢測是整個社會各産業鏈的重要樞紐,是4大國家品質基礎設施之一,是國務院確定的8大高技術服務業、9大科技服務業和11大生産性服務業之一。截至2017年底,我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達到36327家,營業收入2377.47億元,出具檢驗檢測報告達3.76億份,平均每天103萬份,從業人員達111.93萬;但同時也存在數量過多,重復建設,體制機制相對落後,檢驗檢測機構“小、散、弱”現象依然普遍,檢驗檢測機構運作不規範、不誠信等問題,假數據、假報告時有出現。
據了解,為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對檢驗檢測機構建立誠信檔案,並實施分類監管有關要求,推動《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基本要求》有效實施,全國社會信標委檢驗檢測誠信工作組歷經3年,制定了該項標準。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標準的實施有利於帶動各個産業鏈向生態化發展,有利於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整體建設;有利於實現需求引領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互促進,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高品質發展,提升消費品質,方便消費者識別誠信等級水準較高的檢驗檢測機構,並選購其檢驗檢測合格的商品,對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及新時期國家對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聯合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共同推進標準的應用實施。
新聞發佈會後,全國社會信標委檢驗檢測誠信工作組還宣佈了國家光學機械質檢中心(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質檢中心)、河南豫美建設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等18家首批全國檢驗檢測誠信達標機構名單,國家電控配電設備質檢中心(天津天傳電控設備檢測有限公司)、北京迪威爾石油天然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油田實驗室(北京迪威爾石油天然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9家全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建設先進單位名單。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