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重慶市原市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放再擴大 共贏新格局”主題論壇上發表演講。
黃奇帆表示,步入新時代,在“一帶一路”引領下,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呈現出五個新特徵,一是從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並舉;二是從擴大出口為主,轉變為鼓勵出口和增加進口並重;三是從沿海地區開放為主,轉變為沿海沿邊內陸協同開放、整體開放;四是從關貿總協定和WTO框架下的貨物貿易為主,轉變為FTA框架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五是從融入和適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為主,轉變為積極參與甚至引領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的制定修訂。
黃奇帆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放取得了偉大成就。1979年到2017年,我國對外貿易從109億美元增加到4.11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累計吸引外資1.9萬億美元,去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外匯儲備從幾億美元增加到3萬多億美元。
在黃奇帆看來,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開放格局和基礎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在這種背景下,過去的開放路子已不再適應,必須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和調整。步入新時代,在“一帶一路”引領下,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呈現出五個新的特徵。
黃奇帆認為,這些新特徵,將貫穿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過程,推動我國以更高層次的開放格局參與和引領經濟全球化,推動世界經濟朝著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一是從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並舉。2013年到2017年這5年,我國對外投資6928.6億美元,超過1979年到2012年這33年對外投資的5526.35億美元,也超過這5年引進外資總量724億美元。從貿易大國到投資大國、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是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二是從擴大出口為主,轉變為鼓勵出口和增加進口並重。近幾年,我國每年商品出口增長率遠低於進口增長率。比如2017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7.8萬億元,其中出口15.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5萬億元增長18.7%。總體看,我國較大幅度地提升進口的總量,既有利於産業轉型升級,滿足老百姓消費需求,也有利於增強我國在世界經濟舞臺的話語權。
三是從沿海地區開放為主,轉變為沿海沿邊內陸協同開放、整體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雄安新區等戰略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日益加快,全方位開放格局日益顯現。特別是,國家相繼在中西部佈局10個國家級新區,新設28個綜合保稅區,落地7個自貿試驗區,建成100多個國家級口岸,形成東西南北中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
四是從關貿總協定和WTO框架下的貨物貿易為主,轉變為FTA框架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在雙邊和多邊自由 貿易協定框架下,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呈現快速增長之勢。2010—2015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3624億美元增加到7130億美元,年均增長 14.5%,為同期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平均增速的2倍。2017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4.7萬億元。
五是從融入和適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為主,轉變為積極參與甚至引領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的制定修訂。一方面,這幾年,我國積極參與世貿組織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區代表的區域貿易安排活動,倡導和推動全球化發展。另一方面,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
5年來,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支援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既是拓展我國對外開放空間的需要,也體現了我國維護國際經濟秩序的責任擔當。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