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11月,中國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改革開放的前沿,在過去40年改革開放中見證並不斷創造新的發展模式。進博會的舉辦,將為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準的對外開放翻開新的一頁。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提速。以多邊規則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得到廣泛認可,區域和雙邊協定快速發展,商品、服務、資金和人員等經濟要素的流動加快,貿易壁壘整體呈現下降態勢。但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不僅損害了經濟體發展的可持續性,也直接造成貿易保護主義的氾濫。2017年,全球經濟在10年的再平衡期後呈現好轉態勢,但2018年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再次打擊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信心,直接導致國際組織調降了2018和2019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一般而言,心理預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呈現明顯的乘數效應,而需求不足帶來的危害遠甚于供給過剩,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難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在維護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各方探索實現共贏發展,增強經濟增長動能創造了廣泛而多元的空間,而中國進博會則將中國的市場需求與全球的生産供給更緊密地聯繫了起來,成為貿易保護主義陰影下一抹亮麗的色彩。
在進博會舉辦的這6天裏,參與者將在商業活動和思想交流兩個層面取得收穫。在商業活動層面,影響國際貿易的資訊不對稱、信任關係難以建立等壁壘有望大幅降低。來自五大洲的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將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和國家形象,各國參展的3600多家企業也將同中國境內外採購商充分對接洽談、共謀發展。跨國貿易活動的開展除了必要的硬體條件,對買賣雙方的信用條件也有較高要求。以廣交會為代表的展會為買賣直接交流對接創造的條件在中國製造出口全球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博會的舉辦將創造大量此類機會,以國家館和企業展相結合的方式更有利於買方賣方信任關係的建立。
在思想交流層面,進博會舉辦的虹橋國際經貿論壇,讓各方嘉賓圍繞國際經貿和全球經濟治理重大問題開展研討交流,進行思想碰撞。以對外開放取代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不能僅憑一國之力,需要更多經濟體凝聚共識並採取積極的、實際的行動。三場平行論壇的主題分別討論貿易與開放、創新和投資之間的關係,不僅可以為全球觀眾提供思想盛宴,還能夠減少誤解,引領各方推進合作。長期以來,伴隨國際金融規模的迅速擴大和金融資本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運作機制的控制,各方對國際貿易作用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儘管全球經濟危機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發展實體經濟和國際貿易的重要作用,但片面重視出口的理念仍較為普遍。此次論壇,有望促使各方重新思考國際貿易中進出口雙方的利益平衡,探索如何促進貿易活動與其他商業活動的協調發展。
此次進博會,正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舉措,在更大範圍內更有效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跨國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市場,除了在優勢互補基礎上增強産品的全球競爭力外,也十分看重中國消費需求的基礎與潛力。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者購買力和購買意願的上升,全球賣家加大了拓展中國市場的力度。進博會並非貿易現狀的延續,而會為進一步促進供需的對接和相互改進創造條件。供需關係的發展不僅引起貿易結構的改變,還將推動物流、金融、監管等全産業鏈的便利化和流程優化,為市場效率提升和社會福利增加提供更好的支援。
開放的市場往往帶來更多競爭。儘管國與國之間在産業結構和資源稟賦之間往往存在差異,但國際貿易中的相同或相似商品間的競爭仍是常態。進博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減少資訊壁壘的同時也可能促使中國的國內商品與國外商品之間、一國與另一國同類商品之間競爭的加強。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佔據細分市場,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並積極響應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有序競爭有利於供給方改進生産經營流程,增強創新意識,進而促進其國內産業的發展,産生良好的外溢性影響。
(作者:週密,係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