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逆轉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下,貿易自由化給世界帶來的繁榮有目共睹。在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媒體和智庫應當扮演什麼角色?如何看待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發展之間的聯繫?作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框架內的一項重要活動,在11月5日下午舉行的虹橋國家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上,來自79個國家的主流媒體負責人、智庫專家以及有關方面代表,呈上了一份匯聚全球智慧的答卷。
論壇提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需要各國媒體界、智庫肩負時代責任、展現時代作為。日本經濟新聞社董事長喜多恒雄認為,國際財經媒體的一項重要使命是消除資訊不對稱和壟斷,努力構建公平、平等、健康的市場環境,為廣大市場參與者提供準確、客觀、有價值的資訊。
喜多恒雄對中國的改革開放予以高度評價。他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離不開開放的大國。
“當今世界人們正在用新的技術從全球各地訂購産品,發展自由貿易,可以説是世界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刻。”美國彭博社總編輯約翰·米思偉説,在這一背景下,商業媒體和智庫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如實報道資訊,媒體能讓人們更理性地看待世界和市場。1995年,彭博社在中國設立辦事處,見證了中國的開放和發展,尤其是金融市場改革。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隨處可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表示,當前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十分重要的十字路口,未來經濟全球化應實現生産要素跨境優化配置,提升生産要素使用效率,經濟全球化的紅利持續釋放,讓世界各國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開放共融,讓地球村的“村民”生活更美好。論壇間隙,南非《星報》副主編姆琪以其生活體驗向記者闡述了她的喜悅:“在中國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南非人很多。中國綠茶很受歡迎,但我們也喜愛家鄉美食。隨著中非貿易量的不斷加大,讓我們能夠在中國的超市以優惠的價格方便地買到熟悉的家鄉食品,令人激動。”
與會嘉賓紛紛在現場表示,要廣泛傳播互利共贏理念,客觀公正對待矛盾分歧,做共命運、同發展的理念傳播者、智慧貢獻者和實踐推動者。
土耳其綠松石媒體集團讀者部主任易卜拉欣·阿爾塔伊説,中國的開放為世界各國帶來機遇,土耳其也能從中獲益。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框架下,召開虹橋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也是面向全球的開放舉動。中國正在為世界創造更多的公共産品,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更多表達自己的聲音,也有利於世界經濟再平衡。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