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的開放,也必然會帶動全球其他國家市場的開放,進而加快全球更加合理的資源配置。
備受矚目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5日上午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為了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國都應該拿出更大勇氣,積極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本屆進博會吸引了來自五大洲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這再次兌現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承諾。
進博會既是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已取得成就的一次總檢閱,也是中國助力經濟全球化、體現大國擔當的一次行動宣示。儘管內容設定為“進口”,而不是以往外界業已習慣了的“進出口”,然而一字之易,深意存焉。
這表明中國擴大開放、共同發展的國策堅定不移。開放才有活力,有高水準開放才會有高品質發展。時代發展到今天,各國都應該明白,消除壁壘、開放融通,才能夠實現互利共贏;反之,動輒搞貿易保護主義,習慣性地要求別國開放市場,而自己卻奉行單邊主義,終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世界經濟深刻調整的敏感時期,中國舉辦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就是一次積極的努力。
其實,“進口”、“出口”,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其本身就是經濟融合的必然。世界經濟發展的歷程一再表明,不存在絕對的“進”與“出”,越是開放,越是合作,就越是會産生美好的共贏局面。中國經濟40年來能夠得以迅猛發展,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是得益於這種大進大出、全面開放的格局。
中國市場的開放,不僅意味著對國內不同行政區域、行業領域、所有制形式的開放,更指向對全球的全面開放。這種高依存、高互動的關係,對各國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過去如此,今後,開放的幅度只會更大。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純粹的進口或出口國家。開放才能有活力,合作才能有創新,共用才能有未來。尤其是隨著文明的演進、科技的發展以及市場邊界的消失,讓各國人民共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成果,不僅符合正義原則,同時也符合便利原則。
在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將主動擴大進口,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等。同時還宣佈,決定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等。這些宏觀的、或具體的舉措,均表明瞭中國擴大開放的誠意。
世界是圓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等各項要素資源也應在一個開放的語境下共用。“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一個休戚與共的地球村,就該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而不是以鄰為壑,孤立封閉。
中國市場的開放,也必然會帶動全球其他國家市場的開放,進而加快全球更加合理的資源配置,從而促進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共同抵達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