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發佈了博鰲亞洲論壇三大學術報告,全方位展現亞洲發展現狀,展望亞洲發展前景。報告顯示,亞洲經濟增長溫和改善,新興經濟體總體向好,中國整體經濟活力位居亞洲第一。
2018年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三大學術報告。(央廣網記者 石昊鑫/攝)
亞洲經濟增長溫和改善 RCEP是防止全球化逆轉穩定器
本次發佈的三大報告包括《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
《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考察了過去五年亞洲貿易、投資等方面的增長情況,指出亞洲經濟增長在2016年出現了溫和的改善跡象。2017年前八個月,亞洲經濟體呈現令人振奮的增長態勢,亞洲大部分經濟體的貨物貿易都實現了增長,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還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率,高於世界同期9.6%的水準。
然而,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林桂軍指出,儘管去年亞洲貿易較前年有所好轉,但距離亞洲經濟的“黃金時代”仍然遙遠。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全球價值鏈增長速度減慢、金融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等都是未來亞洲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提出,最初由東盟提出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成為防止全球化逆轉的唯一穩定器,是解決亞洲經濟面臨挑戰的唯一可行策略。“必須以堅決的態度高品質完成RCEP談判,以扭轉逆全球化趨勢,推動亞洲經濟貿易以更高態勢增長。”林桂軍説。
新興經濟體總體向好 最大不確定性在於貿易形勢
《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得益於外需大幅增長和總體穩定的國內需求,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明顯提升,總體呈現向好態勢。2017年E11(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南韓、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11個新興經濟體)的GDP增長率約為5.1%,比2016年提高0.5個百分點,比世界經濟增速高1.4個百分點。
上述報告指出,新興經濟體的就業市場總體穩定,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國際貿易強勁復蘇,金融市場總體保持穩健,但外債水準持續攀升和國際直接投資增長乏力。綜合各種因素,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預測,2018年E11有望保持5.1%的經濟增長速度。
在分析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風險時,張宇燕認為,長期來看,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將成為新興經濟體發展的關鍵。“目前新興經濟體勞動生産率增長速度並不理想,部分國家出現放慢跡象,這需要大力發展技術、促進創新”。
而從短期來看,張宇燕指出新興經濟體的發展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在於當前貿易形勢。“貿易保護主義不只是抬頭、升溫,事實上已經有激化勢頭。”此外,他分析稱,作為經濟增長的晴雨錶,2017年全球直接投資大幅度下降,令人擔憂。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波動或將對E11的匯率與資本流動産生一定影響。
亞洲競爭力排名穩定 中國整體經濟活力居第一
“中國經濟增速超出預期,經濟體量超過12萬億美元,接近7%的增量與澳大利亞或南韓體量相當,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較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説。
《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綜合競爭力排名仍位於亞洲第九位,較上年未發生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經濟增長的潛力、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和經濟運作的健康狀況看,中國整體經濟活力競爭力位居第一位。
2017年度亞洲主要經濟體的綜合競爭力排名較為穩定,但各經濟體競爭力綜合得分差距在縮窄。其中,新加坡、中國香港、南韓和中國台灣的綜合競爭力排名仍然位列1-4位。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紐西蘭、中國、巴林緊隨其後,在2017年度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分列第5-10位。劉向東認為,這反映出新亞洲經濟體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斷增強。
此外,與往年相比,《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也呈現諸多亮點,如隨著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持續推進,亞洲各經濟體開始初步享受到巨大的一體化紅利,且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表現出趨穩趨好、穩中有升的特點;各經濟體競爭力強弱有固化傾向,但綜合得分之間的差距在縮窄。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