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習近平為啥一再強調“命運共同體”?
- 發佈時間:2015-03-26 17:12: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命運,變動不居,無處不在。
關心命運的小夥伴們,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這一聚焦“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盛宴,事關中國未來、亞洲前途,更緊係你我的命運。來吧,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小廚邀你一起暢聽這曲命運的交響。
命運共同體,應對人類挑戰的更高形態
一説起“共同體”,是不是有點“高大上”,又“艱澀深”?不用擔心,小廚來幫你消化。
話説“共同體”,真正為人熟知並成為國際關係領域的重要概念,恐怕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隨著歐羅巴大陸一體化進程逐步演進,特別是1965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之後,“共同體”就逐步貼上了高級“面膜”——區域經濟合作聯盟。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外部性問題日益增多,恐怖主義、食品安全、生態保護、病毒傳播、氣候變化、毒品走私及跨國犯罪等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共同體的理解和認識也應超越區域經濟合作的範疇,追求更高層面、更深層次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命運共同體”的最積極倡導者
在利益日益多元、國際格局深刻變化的當下,習近平提出“命運共同體”,正為國際公平公正秩序構建新的藍圖。
概念提出之後,要深入人心,必須“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關注時政的你,想必已經發現,循著習近平的出訪足跡,“命運共同體”走出國門,走進世界其他地區,日益成為中國發展與各國關係的基礎。
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的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時指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出訪俄羅斯時,習近平提到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訪問非洲時,多次提出中國與非洲國家處於“中非命運共同體”之中;在前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突出強調中國與周邊國家要“堅持同舟共濟”“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訪問東南亞時,主張中國與東盟國家要共同努力建構“命運共同體”;在中阿合作論壇上,提出要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與巴西總統羅塞夫會晤時,強調中巴“兩國已經成為命運共同體”;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提出中國與拉美要努力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走到哪兒,“命運共同體”就講到哪兒。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已有十余次在公開場合提及“命運共同體”。
中國主張正走向亞洲共識
命運共同體之所以受到重視,能有共鳴,正是因為中國的主張真實反映了亞洲各國的共同心聲。
有人説,命運共同體,從概念到意識、從意識上升為共識,還需一個契機。那麼,博鰲亞洲論壇正是這個契機。
説起敲定此次論壇主題背後的故事,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滔滔不絕:亞洲各國有必要聚焦共同利益,凝聚互利共贏的合作共識。因為無論我們面臨怎樣複雜的挑戰,存在怎樣的具體分歧,亞洲各國的共同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亞洲各國的命運是共同的。
俗話説,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誰的人生沒有磕磕絆絆?但有朋友的幫忙,總能邁過一道道難關。
生活智慧又何嘗不能用到國際政治關係的處理上呢?世界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各國只有超越矛盾和分歧,共渡難關,才能實現共同繁榮。亞洲如此,世界亦如此。
命運交響曲,需要各國同奏。經濟快速發展、擁有世界總人口60%以上的亞洲在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亞洲一體化機遇與挑戰並存,任何亞洲國家都不可能脫離其他國家單獨發展。
正如習近平所説,“亞洲各國就像一盞盞明燈,只有串聯並聯起來,才能讓亞洲的夜空燈火輝煌。”
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冷戰中大國爭奪主導權的思維,是關於國際秩序的新主張,體現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倘若亞洲各國能夠同心協力建設世界,那將是何等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