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體意識漸入人心
- 發佈時間:2015-02-13 05:32:4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不同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讓人目不暇接。在眾多的發言中,寮國外交學院院長永·佔塔瑯西的一句話令人觸動。他説,世界從未如今日般緊密聯繫,亞洲從未如此迫切地需要雙贏合作,前所未有地亟需維持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地區發展合作。
誠如永·佔塔瑯西所言,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時代,各國發展不可能閉關鎖國,更不可能獨善其身。當今世界正處於深刻變化之中,國際格局面臨新調整,影響全球與地區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與日俱增。儘管許多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軌跡,但彼此之間遇到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相似,相互之間的契合點日益涌現。在此情況下,以更加包容和開放的心態開展合作,建設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成為各國的理性選擇。
中國適時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符合國際社會發展趨勢,順應歷史潮流。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一帶一路”就被廣泛熟知和接受,其倡導的共同體意識逐漸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在此次國際研討會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專家學者表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接的就是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互補性強,也都面臨著發展經濟、維護穩定、改善民生等任務,不斷加強合作,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目前,中國正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首選合作夥伴是傳統友鄰。其中,東盟是中國重要的周邊鄰邦,雙方關係密切,已經具備建設命運共同體的條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正好為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供良好的契機,通過建設海上互聯互通、加強海上合作,促進政治、經貿、金融、安全、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和互動,讓沿線各國充分參與其中,共同分享成果,為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打下牢固的物質和精神基礎。實踐證明,只有在開放型世界經濟框架下,通過提高貿易自由化水準,不斷深化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增強市場互補性,才能共聚海上絲綢之路市場原動力,實現可持續的國際經濟合作。
然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項龐大、持久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僅憑中國一己之力也難以勝任。因此,需要各方擁有足夠的包容性,繼續強化共同體意識。畢竟即使同處於一個利益共同體,也會受到諸多現實因素的干擾,相關各方需要保持少一些掣肘、多一些合作,少一些摩擦、多一些共贏的心態,共同努力構建通往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橋梁,並從一些具體合作項目入手,共商共建,穩步推進,逐步解決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分歧和問題,最終使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打造命運共同體的共生共榮之路,為沿線各國人民謀取更多的福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