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架子 引活水 減負重 通大路
創業股權投資為科技創新注入金融力量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人士認為,這充分肯定了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在支援實體經濟、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和貢獻。在當前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中,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為科技創新注入更多的金融力量,戰略意義與日俱增。
搭架子,引活水,減負重,通大路。專家建議,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可以從多方面著手積極推進:一是構建穩健、有序的行業頂層制度設計;二是引導、推動長線資金進入行業;三是探索積極有效的稅收條例;四是建設多層次退出體系。
抓住科創“牛鼻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4年重點工作,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特別提出要“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現代化産業體系歸根結底是從科技創新中來,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以股權收益為基礎,商業邏輯為高風險高收益,能夠有效適應科技創新長週期、高風險、無抵押物等特點。”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科技創新具有週期長、風險高、勢能強、指數型增長等特徵,傳統債權融資難以滿足科技創新融資需求。
“創投興則科技興,創投是科創經濟的牛鼻子,創投産業高品質發展方可引領科創經濟繁榮發展。”方富創投董事長鄭之華表示。
私募股權創投行業多位受訪人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充分肯定了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在支援實體經濟、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和貢獻,是科技創新的“牛鼻子”。當前,無論是站在目前的國際形勢角度看,還是從國內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出發,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皆具有重要意義。
戰略意義與日俱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國投招商董事長高國華表示,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中,尤其是産業投資基金具有“價值發現、資源匯聚、綜合賦能、精準支援”作用,不僅能為風險較高的創新型企業提供中長期融資支援,更能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勵企業家精神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脫離創業投資、股權投資談科創企業融資是空中樓閣,股權收益是早期科創企業融資産品設計的靈魂。”鄭之華表示。
“大國科技之爭的背後實質是風險投資(創業及股權投資)資金供給的較量。”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戰略研究部負責人王蓓對記者表示,當前,在諸多複雜因素交織下,創業及股權投資對促進科技創新具有更深層次的戰略意義。
米磊認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以支援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是從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發出,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加快構建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需求的金融供給體系的具體體現。
構建科技金融“運河”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四大方面大有可為。一是構建穩健、有序的行業頂層制度設計;二是引導、推動長線資金進入行業;三是探索積極有效的稅收條例;四是建設多層次退出體系。可以概括為:搭架子、引活水、減負重、通大路。
“需優先考慮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給予市場穩定且長期樂觀的預期。”紫荊資本法務總監汪澍表示。
“鼓勵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發展,需要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米磊表示,建議打造更多國家級母基金,通過國家母基金扶持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發展,最終構建形成“主動脈(金融機構)+運河(國家大基金)+毛細血管(硬科技投資機構)”為一體的科技金融“運河”體系。
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發揮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創業投資機構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小微企業支援。王蓓表示,類似政策需保證持續性和穩健性。
此外,從監管政策上,某地方國資基金副總經理表示,期待可以有更積極的政策出臺,希望對中小型市場化投資機構給予一定的寬鬆和扶持政策,不應造成行業萎縮及民資投資機構退出市場。
“創投産業高品質發展,難點在資金,應多措並舉引導各種資金匯聚優質創投管理機構,激發投資活水,助力國家逆經濟週期調節。”鄭之華表示。
王蓓認為,需積極推動社保、保險、養老金等長線資金進入創投行業,相關部門應改變傳統金融供給模式下的考核和監管機制,尤其應建立發展新質生産力和培育未來産業而進行風險投資的容錯機制。
在稅收制度方面,鄭之華介紹,在行業的積極努力之下,稅務部門出臺了針對創投基金的個人投資者20%優惠稅率,但在實際執行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實際稅負較重。
“私募股權行業需要全面梳理並重新制定稅收優惠政策,稅務部門及其他機關應重新認知行業的定位和支援政策的重要性。”汪澍稱。
近年來,伴隨著私募股權市場“尾盤時刻”的到來,大量基金進入退出期,疊加市場震蕩,許多基金退出壓力倍增。“IPO、協議轉讓、企業回購為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三個主要的退出途徑。目前,行業退出難已經成為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如何激活一級市場的流動性是當下需要仔細研究的課題。”汪澍稱。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