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聚焦財政政策,應如何理解“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從政策取向來看,“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加力提效”的表述基本一致,體現出政策的連續性。“適度加力”意味著財政政策會根據經濟運作情況,適時、適度加大政策擴張力度,鞏固經濟回穩向好基礎。“提質增效”則是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著眼,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這是財政政策的長期目標,旨在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確保財政運作可持續。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加強力度、提升效能,成為穩投資、穩消費、穩增長、防風險、優結構、促發展的主力。”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龐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具體看,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範圍。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援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嚴格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嚴肅財經紀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嚴控一般性支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4年中央或繼續加大對地方財政的支援力度,“準財政”等均是潛在資金補充途徑。“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與“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相呼應,或指向後續財政資金更多傾斜于債務負擔較小,項目儲備較多的經濟大省。
東方金誠高級分析師馮琳分析稱,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或意味著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會適度上調,這主要是為了保持基建投資增速繼續處於較高水準,穩定宏觀經濟運作。
溫彬認為,在穩增長和防風險統籌考慮下,2024年新增專項債規模可能小幅增加至4.0萬億元左右。稅費優惠政策和財政支出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兼顧供給側和需求側,從而加快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
“明年財政政策將進一步發力,整體力度預計不弱于2023年增發1萬億元國債後的水準。”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同時,財政發力的方向更加聚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和“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援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意味著重大戰略任務、科技創新和製造業將得到更多的財稅支援。
趙偉認為,除了總量“適度加力”、結構支出優化外,2024年財政“提質增效”亦需穩增長項目儲備匹配支援。在財政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提前儲備申報項目,加大項目前期要素支援,重點支援水利、交通優質項目等,或是加快實物工作量落地關鍵。
展望未來,龐溟表示,應繼續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在財政支出、減稅降費、專項債等諸多方面加力提效,合理加快財政支出進度,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強項目儲備和投後管理,促使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債共同發力,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落實好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以發揮財政逆週期調節作用,統籌好保障民生、擴大政府投資、支援經營主體紓困、防範化解風險等各項工作,增強發展動力、提振市場信心,使財政政策在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