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財政政策的基調加以明確。財政專家分析,擴大需求、提振信心,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來年仍需財政當好積極的角色。
迄今,積極的財政政策在華實施多年,經驗日積月累。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説,今時今日,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十分關鍵。
即將結束的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了應有的擔當。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過21.5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農林水、科學技術等支出增長較快;各地在批准下達的新增債務限額內,發行用於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3.52萬億元,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引導帶動社會有效投資,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成為來年中國財政政策的主基調。包括赤字、專項債等在內,財政擴張規模要比2023年加碼的預測水漲船高。何代欣説,“加力”二字,意味著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在宏觀調控中扮演更加主動的角色。
擴大總需求、防範化解經濟社會風險,仍是重中之重。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分析,2023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但內生動能不足,消費、製造業投資恢復不足,民間投資負增長。加之外部環境變化,容易加大經濟運作波動。宏觀總需求不足、微觀主體信心不振是當前拖累經濟恢復步伐的關鍵因素。
2024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説,為進一步鞏固恢復基礎,推進經濟穩中向好發展,財政政策應繼續保持偏向積極的總體基調,在經濟復蘇、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防範風險、穩紮穩打,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與“加力”同步的是“適度”。無獨有偶,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貨幣政策基調中,也出現了“適度”二字。羅志恒分析,財政、貨幣政策擴張,目標是“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與此同時,還要汲取過往的經驗,防止大水漫灌、政策強刺激導致的風險,避免重復“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的老路。
財政發力,但國庫不是取之不盡。何代欣説,中央再三強調“提質增效”,就是要落實落細各項優惠政策,用好用足珍貴的財政資金,讓有限的錢花出最好的效果。也就是,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羅志恒認為,“提質增效”還受到了當前財政形勢的影響。越是收支矛盾加大,越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績效。以財政資金支援基礎建設為例,要提前儲備和挖掘好的項目,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要實現“提質增效”,李旭紅認為,財政政策發揮自身效能的同時,還要與貨幣、産業、科技等政策加強協調配合,實現資金與政策效用的最大化,充分發揮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助力經濟穩步恢復。
基調已定,明年全國兩會召開之時,赤字率、專項債等積極財政政策的核心指標就將浮出水面。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