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整體來看,‘穩中求進’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堅持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其中,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政策方面本次提出要‘適度加力’,同時會議也提到‘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預計明年經濟政策將協調配合、持續發力。”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宏觀方面,綜合來看,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明年經濟形勢將好於今年,預計能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
落實到産業層面,陳靂分析稱,本次會議提出要“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産力”。而科技是提升生産效率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因此未來“科技”與“産業”將進一步融合。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程翔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此次科技戰略位於所有任務之首,産業亮點頻現,2024年對科技産業更要充滿信心迎難而上。”
進一步具體到A股市場上,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本次會議延續政治局會議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定調,預計寬財政將與寬貨幣形成配合,扭轉市場對於經濟和市場的悲觀預期。
華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鄧利軍進一步指出,本次會議對財政政策、地産等方面的表述更積極,打消了此前市場對經濟增長等的擔憂,進一步提振A股市場信心,影響偏積極。
釋放積極信號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在研報中指出,總體上看,本次會議的基調積極,從對當前形勢研判、明年工作目標、政策基調、工作方法論等層面都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有利於增強和夯實明年經濟持續回升的動力。
“會議進一步闡釋了穩和進的關係,即‘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有利於推動明年經濟向好,夯實恢復的基礎。其中,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是進的前提,而穩定經濟環境的取得也需要積極進取的政策支撐,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繼續發力並優化的房地産政策等。而進的政策促進穩的形勢和穩的預期。”羅志恒進一步指出。
羅志恒判斷,明年預計能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主要動能將是服務業、高端製造和基建投資。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綜合來看,明年經濟將穩量提質並進,形勢有望好於今年。其中,明年對於拉動需求、提振預期等穩增長方面的工作力度會加大,確保實現中央“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要求。
“基準預期下,明年經濟形勢將好於今年,經濟總量進一步向潛在水準靠攏,全年可完成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黃文濤稱。
黃文濤進一步指出,總體上從大的方向看,明年宏觀政策對經濟支援的力度相比今年有望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方面,明年財政穩增長的舉措相比通常年份有望適度加碼,預計2024年財政政策組合可能以“3.5%左右赤字率 + 3.8萬億以上新增專項債”的形式出現。
“貨幣政策方面,此次首次提出‘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標相匹配’,含義或是針對當前國內物價運作壓力較大,CPI、PPI雙降,與年初價格預期目標偏差較大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需適度加強社會融資與貨幣供應量規模,促進需求回升,提振物價水準。”黃文濤表示。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關於貨幣政策,會議指出“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標相匹配”,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標相匹配”,意味著如果GDP目標是5%、通脹目標是3%,則貨幣供應量增速可以在8%左右,這是一個符合貨幣政策“穩健”特徵的、較為中性的標準。
“科技”與“産業”將進一步融合
産業層面,郭磊指出,會議強調的思路是技術引領産業趨勢,一方面,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另一方面,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本次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産力’。而科技是提升生産效率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因此未來‘科技’與‘産業’將進一步融合。”陳靂稱。
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在報告中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似乎更“開門見山”一些,直接點明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核心在於“科技創新”。更加強調“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充分體現了政策層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和急迫性。
“除了2022年提及過的人工智慧、生物製造、量子以外,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增了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表述,同時增加了對於廣泛使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的需求。”陶川指出。
“如果説2023年的産業政策強調補短板,提高安全水準;那麼2024年的重心則是科技引領,前瞻佈局。”羅志恒表示,會議強調了科技創新對産業的引領作用,提出發展新質生産力,完善新興舉國體制,圍繞穩存量、提增量、謀變數、強保障四個方向提出新的部署。
羅志恒進一步指出,産業政策方面,本次會議有諸多新的提法,包括“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
落實到具體行業上,程翔指出,科技産業此次會議重點提及了三方面,涉及我國眾多資訊化産業相關領域:一是實施製造業重點産業鏈高品質發展行動;二是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發展;三是生物製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
“投資者接下來可重點關注智慧手機、智慧駕駛、通信衛星、機器人等新科技産業鏈上2024年中國企業的發展成果。”程翔表示。
提振A股市場信心,市場結構性機會有望增加
落實到A股市場層面,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本次會議延續政治局會議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定調,預計寬財政將與寬貨幣形成配合,扭轉市場對於經濟和市場的悲觀預期。
“會議對財政政策、地産等方面的表述更積極,打消了此前市場對經濟增長等的擔憂,進一步提振A股市場信心。”鄧利軍指出,首先,從分子端來看,會議更加強調“高品質發展”和“擴內需”,尤其是提到的結構性減稅和擴內需的具體措施,可能進一步改善市場對經濟和盈利的預期。
鄧利軍表示,其次,從流動性角度看,會議進一步明確貨幣政策配合財政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短期進一步降息降準的概率上升。再次,從風險偏好來看,會議完全延續了政治局會議的基調,進一步提振市場的信心。
配置層面,陳果認為,順週期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行情,同時地産鏈或存在超預期機會。
“2021年下半年以來,地産進入了下行週期。而政策預計也會有新的措施用於穩定房企融資,穩定經濟。同時,‘三大工程’的積極落地將成為房地産模式‘立’的突破點。”陳果指出。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指出,會議“以進促穩”的政策基調,有望引導市場預期邊際改善,建議投資者沿著三個“供給側”線索來觀察需求的邊際改善:一是關注供給出清和需求邊際回暖的成長復蘇品種,如消費電子鏈、半導體設計、創新藥、機器人等;二是關注中國優勢製造和美國預期補庫提振外需的品種,如紡織、化工原料、電子元器件等;三是關注“泛AI+華為”新一輪技術供給創造需求,如智慧駕駛、XR、射頻、衛星通信等。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