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專家認為,財政政策將適時適度加大力度,貨幣政策將注重前瞻性預調微調,各項政策將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
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範圍。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援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嚴格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嚴肅財經紀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嚴控一般性支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與上年的“加力提效”基本一致,體現了政策的連續性。“適度加力”意味著財政政策會根據經濟運作情況,適時、適度加大政策力度,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基礎。“提質增效”則是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著眼,要求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旨在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確保財政運作可持續。
“2024年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赤字規模由中央赤字佔主導。”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財政政策一方面將加力以支援擴大總需求、防範化解經濟社會風險,另一方面要根據經濟社會需要來實施,積極的財政仍是高品質發展框架下的積極,避免大幅提高財政風險,讓財政更可持續。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標相匹配。
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援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市場普遍認為,下階段,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援穩增長,統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在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看來,應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全面考慮經濟運作、供需形勢、價格水準、市場預期,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合理、節奏平穩、效用提升。
“貨幣政策要加大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力度,前瞻性地進行預調、微調,助力宏觀經濟熨平週期波動和應對外在衝擊。”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需適時降準降息,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價格上適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此外,要運用好存量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必要時創設新的工具,引導和支援金融機構做好“五篇大文章”。
加強政策協調配合
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産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2024年宏觀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過程中,政策面要保持穩增長取向。”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各部門在出臺政策措施過程中,應全面評估可能帶來的影響,慎重出臺有可能産生需求收縮效應的政策,多安排有助於需求擴張的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在董希淼看來,面對內外部多重挑戰與壓力,2024年應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更好地發揮政策整合效應。綜合用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就業政策,讓各類政策更加協調,協同發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顯,從而增強對穩消費、穩就業、穩外貿的支援。
“特別是,應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組合,更精準有力地擴大消費和增加投資,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外商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董希淼説。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