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當前,多地紛紛搶抓時間窗口,全力以赴衝刺經濟穩增長,併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夯實基礎。
鞏固經濟回穩向好態勢
近一段時間以來,多地相繼召開會議,釋放奮力“拼經濟”強烈信號,並提前謀劃明年經濟工作。
12月1日,河北省召開會議指出,當前各項工作已進入攻堅衝刺、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要紮實實施國家和省穩經濟所有政策與接續措施,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謀劃明年經濟工作,提出要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穩底盤、激活力、增動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12月2日,上海市召開座談會,提出抓好重大工程建設,推動重點區域發力;也要著力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黑龍江省日前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今年經濟運作工作中的短板弱項,逐一謀劃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從具體抓手來看,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仍是“重頭戲”。貴州省提出,要把産業發展擺在首要位置,堅定不移推動新型工業化,大力推進産業強省建設,全面增強優勢支柱産業核心競爭力;福建省要求,強化項目攻堅,用足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專項債券、專項借款等,加快推進各類投資項目建設進度,謀劃生成更多大項目,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安徽省提出,促進消費加快恢復,統籌抓好促消費系列政策、生活服務業紓困等政策落地實施,加大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促銷,結合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促進房地産健康發展……
近日,多個省份還紛紛“組團出海”拓市場,其中既有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傳統外貿大省,也包括四川、湖南這樣的內陸省份。
四季度對全年經濟運作十分重要。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各地區各部門應努力抓住四季度關鍵期、年初開局期、政策窗口期,全方位、多維度發力,鞏固經濟回穩向好態勢。
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品質發展合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産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
穩增長,要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明年我國經濟依然存在下行壓力,轉型到了關鍵時期,需要緊緊圍繞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將逆週期與跨週期政策通盤考慮和有機結合,統籌推進各項經濟工作。
“經濟增長與就業是同向關係,沒有合理的增長,就業就不可能得到保障。穩就業和穩物價則可以共同保證人民生活水準。”連平表示,所有“穩”的前提是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因此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穩增長,要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在“三穩”和“四敢”。“三穩”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心,即穩增長、穩就業和穩物價;“四敢”則是“讓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四敢”導向有利於調動各方摸索試錯的積極性,有利於推進經濟發展。
“當各方都‘敢為’‘敢闖’‘敢幹’和‘敢首創’的時候,活力和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中國經濟就一定會好。”徐高説。
對於穩增長的預期目標,近期多位經濟學家提出了分析建議。比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建議,明年應提出不低於5%的增長目標。由於今年基數低,如果明年上半年能夠大部分或者全面擺脫疫情衝擊的影響,各項穩增長措施落實到位,尤其是改革開放加大力度,穩預期、穩信心見到成效,實際增速還可能更高一些,應力爭今明兩年平均增速達到5%左右。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屈宏斌則撰文表示,明年我國經濟的合理增長區間應為6%至7%。這個區間意味著在今年較低的增長基數上,明年經濟明顯恢復,今明兩年平均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與2020年—2021年的兩年平均增速持平。
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穩增長,要著力激發內生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龐溟認為,預計下一階段的工作將針對社會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為支撐,重點著眼于擴大國內需求,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促進製造業産業升級、擴大有效投資為抓手,以深挖潛、重視大宗消費、促進消費復蘇為補充,通過穩定市場主體信心和居民部門預期、調動企業部門和社會資本積極性,推動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政策舉措有效實施、接續發力。
連平表示,明年在出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和消費恢復仍可能受疫情影響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仍將繼續扛起“穩投資、促增長”大旗。較大的財政支援力度和較為充裕的項目儲備,將成為明年基建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兩大支撐。隨著技改投資和高技術投資需求的不斷釋放、民企經營狀況的改善帶動投資積極性的提升和金融信貸的大力支援,製造業投資也有望繼續維持較高增長。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表示,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增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動力和活力。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核心一點是預期轉弱,特別是民間資本對於未來的信心和預期不足。因此,2023年國家將更加重視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當前,我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我國應對衝擊能力強、政策迴旋餘地大的優勢並沒有改變。隨著經濟政策更多向短期穩增長和長期促發展聚焦,更加注重激發各方活力,中國經濟一定能加速回穩向好。”徐高表示。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