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即將出爐之際,201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27日至29日在大連召開,中外與會嘉賓對中國經濟作出全面“體檢”,研判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走勢。
長久以來,在國際輿論中不時會有中國經濟“硬著陸”、“崩潰”、“失速”的論調,但中國經濟的表現卻沒有一次讓這些預言成真。
中國2017年一季度GDP(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9%,實現良好開局,4月份的經濟數據雖略有下滑,5月份隨即整體回升,足見中國經濟的強度和韌性。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認為,當前中國整體經濟狀態和未來發展勢頭都很好。這源自於中國經濟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例如消費貢獻率超六成,就業得到充分保障,投資重新穩健強勁,出口貿易得到改善。
結構變化的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深入踐行,廣闊的金融網路建立在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有此基礎,未來中國的投資和商貿將快速提高,促進經濟發展。
新加坡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Ann Sim告訴記者,在新加坡與中國重慶開展項目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雙創”給重慶這座城市帶來的經濟活力。“我知道‘雙創’在中國各個地方都做得非常好,這毫無疑問支撐了整個中國的經濟穩定。”
自“雙創”提出以來,若從2014年開始算,每天新增市場主體4萬家,其中新登記企業1.4萬戶。而此前發佈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將中國排名提升3位至第22名,成為前25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國家。
“雙創”提供就業崗位,助力新興産業發展,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新舊動能共同交織下,共築中國經濟基底。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特別提到了週期性因素對中國當前經濟轉好的貢獻。2016年9月,中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的下降態勢,由負轉正。“這樣一來,企業利潤上去了,企業也就願意投資了。”
中國經濟形穩勢好少不了改革的功勞,而改革的紅利還有望進一步釋放。
朱民認為,推進改革的基礎就是要更多地發揮市場的作用,無論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金融市場改革都應由市場機制把各類主體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激發經濟活力。
瑞士銀行亞太區總裁Kathryn Shih告訴記者,中國銀行業現在面臨金融降杠桿的改革,通過改革可以減少銀行不良資産、減低不良率,讓錢有效進入實體經濟便有利於經濟發展。
康奈爾大學教授Eswar Prasad表示,在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A股納入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後,若中國將金融改革繼續下去,人民幣終將成為國際性貨幣,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會更進一步。
(責任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