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對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發揮著關鍵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振興實體經濟放到了更加顯著的位置,並明確提出,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很多代表紛紛表示,振興實體經濟需要“多條腿走路”,要防止“脫實向虛”。
國內實體經濟發展內外壓力大 新舊動能轉換正發生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表示實體經濟發展到今天,確實面臨著很多困難、矛盾以及挑戰,這些既有長期積累形成的供給品質效率不高等結構性問題,同時,也有市場環境不完善等機制性障礙,還有全球産業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産業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的外部壓力等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廣東明陽風電産業集團董事長張傳衛在中國經濟網的訪談中表示,國內實體經濟發展正在面臨新舊動能轉換。他説:“過去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更多關注需求側,現在把注意力轉向供給側。而供給側過去是一種被動的狀態,它的創新能力和資源的整合能力是滿足不了需求側的。”
他舉了新能源領域的例子,“過去我們的能源主要以煤電、氣電為主,但新的發展理念提出了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所以能源在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轉變,這就會經歷一個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
搞實業,産品的價格和成本是企業家最為關注的。張傳衛表示,進入國際化市場競爭的時候,我們的價格和成本比較優勢沒了,但是我們的産品競爭力優勢卻還沒有完全展示出來。這會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奧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建民也曾公開表示,隨著包括土地、融資、物流、稅費、制度等各類生産要素成本大幅提升,實體企業的生存和利潤空間遭到擠壓。
虛實相濟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新趨勢
眾所週知,做實體經濟投入大,週期長,很多代表委員在兩會中都表示,隨著實體經濟各類成本的增加,還有外部環境的壓力,難免會有很多企業會選擇“脫實向虛”。
鄒建民表示,在當前金融深度發展背景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係。“但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其作為支撐,虛擬經濟便是空中樓閣。”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委副主委、慶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太利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虛擬經濟應該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實體經濟又作用於虛擬經濟,進行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止脫實向虛。這無疑對做實體的企業來説是吹來了政策“春風”。
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則表示,無論是市場、品牌還是服務,都要以提升品質為目標和著力點,要將本企業打造成虛實相濟的新實體經濟樣本。
這種新的虛實相濟的發展模式也得到了多位代表委員的認可。張傳衛也表示,不能把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對立起來,不管是搞技術的,還是搞資訊的都應該為實體經濟服務,是一個産業集群的概念。現在的問題是二者融合的過程面臨很多問題,主要因為相互之間的溝通機制沒有形成。
依靠創新激活市場需求 實現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代表委員們在討論中紛紛表示,振興實體經濟,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只有通過科技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大力改造傳統産業,全面提升品質水準,才能夠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在上新臺階。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技術評估與轉移服務中心主任楊帆表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原動力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整合技術、人才和資金創新鏈條。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馬可波羅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建平在中國經濟網的訪談中提到,作為傳統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著重點在升級,通過創新驅動來使得自己的産業不斷升級。
他説:“一方面是産品升級,産品升級我們有兩個抓手,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文化創新,但是總的目的是利用到你的産品不斷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生産方式不斷向自動化、智慧化方面去提升。”
張傳衛也認為,要依靠創新驅動,唯有創新才能激活市場需求。新能源要從高貴能源轉向便宜能源,要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技術將成本降下來。他舉例稱,通過技術創新,把海上風電不可開發變成可開發,將帶動大量裝備製造隨之興起,資本也會進來,實體經濟就會好起來。
他表示,以創新帶動各種優勢資源重新配置進入新的産業和業態,才是實體經濟長期發展的核心根本。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