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現國在小組討論上發言 中國網財經 杜丁 攝
中國網財經3月8日訊(記者 杜丁)在新媒體發達的今天,常常一條似是而非的食品安全問題最終演變為以訛傳訛的謠言。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現國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食品安全問題容易引起社會公眾的恐慌心理,而造成恐慌的原因跟公民的健康素養、食品安全素養等有待提高有關。為此在今年兩會上,他提交了“關於儘快推動食育立法”的建議。
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總體偏低
我國衛生系統統計表明,2008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為6.48%,2012年為8.8%。所謂健康素養水準,是指每100個15~69歲的人群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具備了基本的健康素養,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內容、具備基本的健康技能。
調查結果表明,雖然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在逐年提高,但總體水準嚴重偏低,其中,居民的食品安全素養更低。針對此,范現國認為全民的食品安全素養都需要提高。既要提高食品生産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素養,也要提高食品監管者、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十三五”全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養達到20%的目標。”
范現國稱,近年來,經過各級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系統性好轉。2016年,國家食藥監主管部門年度抽檢食品批次達25.7萬批次,合格率穩步提高,達96.8%。可以説,食品安全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是,我國居民的食品安全感卻不強。社會輿論和媒體談食品安全色變。
范現國説,這種現象除了受我國在經濟轉型期發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余波影響外,還與我國居民的食品安全素養有重大關係。
建議我國應制定、頒布“食育”法律法規
今年兩會上,范現國提交了“關於儘快推動食育立法”的建議。提出我國應制定、頒布正式的“食育”法律法規,如《食品安全教育法》,就能在客觀條件上,起到監督促進的作用,使“食育”工作能真正地落到實處。
范現國表示,所謂食育,是指食品安全與營養教育,以及與之相關的飲食禮儀、行為準則、糧食安全等相關教育。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明確的相關政策文件提出,對國民“食育”的基本目標。與此對應,我國食品安全素養、健康素養等總體水準偏低。
他建議,為全面提高社會和全體居民的食育水準,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衛生計生委等應提出明確方案,鼓勵各方互動,既落實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任務,又形成良好的食育社會氛圍。
比如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消費溝通和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鼓勵食品安全科普走進中小學校、走進社區、走進機關、走進農村。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指定中小學校、機關單位、社區街道等人群,參與類似的食安教育工作。同時,對於開展相關食安教育工作的食品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援。
其實有關食品安全素養的問題,今年已經是范現國第三次提了,2015年兩會期間,他提出了《食品安全科普走進中小學課堂》的建議,建議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走進中小學課堂。
2016年兩會期間,又提出了《食品安全科普走進社區》的建議,建議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要走進社區,要從社會最基本的單元抓起,從社區、從家庭開展食品安全的全民教育。
范現國表示,這幾年以來,包括教育部門、食藥監部門等各級相關部門也認識到了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食品安全進學校、進社區等工作,在各地逐漸開展起來。特別是一些中小學走班制,將食品安全作為正式的選修課。
(責任編輯:張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