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7日訊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分別於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焰帶來兩份提案。
其中,《關於大力推廣保險機制服務精準扶貧“阜平模式”的提案》指出,中國人民保險與地方政府合作,探索出了“金融扶貧、保險先行”的金融扶貧服務鏈模式,通過三農保險“聯辦共保”、扶貧貸款“風險共擔”的制度設計,以及通過“成本保險”等方式建立脫貧致富的風險兜底機制,降低金融扶貧信貸風險、引入金融“活水”促進産業扶貧、放大了財政資金扶貧的投入效應、增強了貧困地區自主脫貧的信心、激發了當地群眾以農業産業化發展促進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以下為提案全文:
關於大力推廣保險機制服務精準扶貧“阜平模式”的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焰
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指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扶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近年來,中國人民保險認真貫徹中央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探索保險扶貧的有效方式,在河北保定阜平縣取得了良好成效。阜平縣是一個貧困範圍廣、發展基礎弱、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級貧困縣,要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僅靠當地財政難度很大,而外部金融扶貧又面臨成本高、風險大、覆蓋面窄等突出矛盾。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人民保險與地方政府合作,探索出了“金融扶貧、保險先行”的金融扶貧服務鏈模式,通過三農保險“聯辦共保”、扶貧貸款“風險共擔”的制度設計,以及通過“成本保險”等方式建立脫貧致富的風險兜底機制,降低金融扶貧信貸風險、引入金融“活水”促進産業扶貧、放大了財政資金扶貧的投入效應、增強了貧困地區自主脫貧的信心、激發了當地群眾以農業産業化發展促進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一、建立了政府與保險公司“聯辦共保”的三農保險運營模式,放大了扶貧資金的投入效應,解決了財政扶貧資金“血源不足”的問題。為提升財政資金支援保險扶貧效果,中國人民保險與阜平縣政府合作,探索出共同管理、共擔風險的“聯辦共保”三農保險運營模式。保費收入由中國人民保險和政府保險專戶5:5分成,形成對保險基金的持續補充機制;保險賠款也由中國人民保險和政府保險專戶5:5分擔,如果當年的理賠金額小于保費收入,結余自動留在保險基金,不斷擴大保險基金規模。這種聯辦共保機制,不僅從制度層面保障了保險業務可持續經營,推動了三農保險保障範圍與保障水準提升,而且有效放大了財政資金使用效應,以少量財政投入撬動更大社會資源。2016年,阜平縣補貼了扶貧資金近1400萬元,撬動農業保險保障金額13.7億元,相當於將1元扶貧資金效能放大了近98倍;中國人民保險在阜平支付保險賠款1980萬元,有153個村1.8萬農戶直接受益。
二、構建了“保險先行、貸款跟進”的政府、保險、銀行“風險共擔”的機制,打通了金融扶貧服務鏈,解決了金融支援“血脈不通”的問題。金融進農村的關鍵,是要破解農村信貸風險高、金融機構放貸意願不足而導致的“血脈不通”難題。在阜平,中國人民保險與當地政府、銀行等合作,一方面,通過農業保險參保農戶保單質押、“政銀保”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充分發揮保險機制的內生風險防範與補償功能,降低金融部門扶貧信貸風險,構建“保險先行、貸款跟進”的政、保、銀三方合作模式,共同支援金融機構向農戶和企業發放貸款。另一方面,發揮保險保障、保險資金以及農村扶貧數據集合等支農優勢,創新開展“政融保”支農融資項目,以保險資金直接支援農戶發展規模種植、養殖等生産經營活動。2016年,阜平縣累計獲得金融保險扶貧貸款7.78億元,較2014年增長31倍。
三、擴大了惠農扶貧政策的惠及面,切實提升保險扶貧的廣度與深度,解決了貧困地區産業依託欠缺的問題。農村脫貧致富,既要發揮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通過有效機制把農戶組織起來;又要通過農業現代化使農村生産要素得到更有效的集合,走農業産業化、集約化的路子,提高貧困區域的整體發展能力。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中國人民保險把擴大“三農”保險覆蓋面作為兜住民生底線、促進農業産業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根據當地實際,把保費補貼從原有的玉米、花生、奶牛、育肥豬等14個政策性保險品種,拓展到大棗、核桃、肉牛、肉羊、肉雞等特色優勢産業保險;把保險範圍從傳統的災害險拓展到成本損失險、産品品質責任險,既保障生産過程中的自然災害和疫病疾病等風險,又保障市場價格波動造成的種養成本損失,還保障農副産品品質問題造成的損失,在避免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的同時,提升貧困地區發展優勢産業的能力,有效地支援了阜平樹立綠色、安全品牌形象。2016年,中國人民保險在阜平承保的農業保險和涉農保險覆蓋全縣所有6萬農戶,全縣大棗、核桃、食用菌産業、肉牛、肉羊、林果業等富民産業快速蓬勃發展,累計新培育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和貧困農民創業組織400余家,新增産業投入8億元以上,同時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工資性收入。
四、打造了政企合作的金融服務體系,優化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和農業産業化發展環境,解決了扶貧效果的可持續性問題。從阜平的實踐看,政府行政力量與保險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是提升金融扶貧精準性和可持續性的關鍵。一方面,中國人民保險與阜平縣政府共建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利用政府機構特別是鄉、村兩級熟悉貧困人群情況、熟悉當地産業實際的優勢,共同做好政策宣導,共同開展保險與貸款業務,共同進行查勘定損與理賠服務,解決了資訊不對稱問題,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實現了保險與農戶、服務與需求、資金與産業的精準對接,提高了扶貧的精準度。另一方面,雙方共同推進共建共用的農村誠信體系建設,通過承保理賠等環節“邊採集、邊辦理”的方式採集農戶資訊,逐步建立農戶電子信用資訊檔案,通過“雲平臺”實現保險企業和政府機構間的資訊共用,嚴厲打擊騙保、騙貸及惡意違約行為,在阜平廣泛樹立了“信用也是財産”的社會共識,優化了金融生態環境,提升了金融扶貧可持續性。
中國人民保險在阜平的探索實踐,體現了保險這一金融工具在促進精準扶貧上的積極作用。特別是當前我國貧困縣往往都是農業大縣,阜平的做法,既發揮保險機制內生的風險管理與補償功能,防止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兜住了貧困人口的民生底線;又發揮保險在金融體系中的融資增信功能,降低金融扶貧服務鏈中的信貸風險,為産業扶貧引入新的資金“活水”;還通過政府與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放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效應,解決金融下鄉扶貧中面臨的實際障礙,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金融扶貧産業鏈、服務鏈。為把“阜平模式”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理念和價值取向推廣開來,充分發揮好保險在服務精準扶貧上的積極作用,我建議:
一是進一步推動將保險納入精準扶貧政策體系。建議將保險機製作為一項制度性安排納入各級扶貧規劃和政策支援體系,引導地方政府在脫貧攻堅中加大保險工具運用力度。合理確定貧困地區保費財政補貼標準,降低乃至取消貧困縣縣級財政承擔的政策性農險保費補貼。鼓勵政府部門採取委託經辦、直接採購等多種方式,借助保險公司的專業能力,為貧困人口提供效率更高、服務更廣的托底式醫療保障。探索利用扶貧資金為貧困人口購買保險,努力實現對貧困人口生産生活風險的全覆蓋,放大扶貧資金杠桿使用效果。
二是進一步引導保險機構加強精準扶貧創新。著眼提升貧困人口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鼓勵支援保險機構針對貧困地區開發保價格、保收入的農産品價格保險和特色農險産品,保障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著眼緩解貧困人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鼓勵支援保險資金構建完善直接面向貧困人口的普惠金融服務模式,為脫貧攻堅提供穩定、低成本的長期資金支援。研究對保險公司的扶貧保險業務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免優惠,引導更多保險資源投向精準扶貧。
三是進一步凝聚保險金融脫貧攻堅合力。推動開展“保險扶貧示範縣”工作,首批可授予河北阜平等保險精準扶貧工作突出縣(區),以示範的力量帶動更多政府與保險合作。明確農業保險保單質押的法律屬性,制定出臺涉農信貸與保險合作操作細則,以法治的力量強化保險與信貸扶貧合力。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