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涉農關鍵詞:鄉愁、生態環保、精準扶貧
- 發佈時間:2015-12-24 18:00:25 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習近平總書記和梁家河村的鄉親們在一起。資料圖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梳理後發現,“農”再次成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字之一,除了推進農業現代化成為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等具體任務的提出,也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三農問題的一貫重視。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曾在多個場合提及“三農”,在國內各省、市、自治區視察的過程中,更曾多次到訪農村地區,甚至赴美、英等國進行國事訪問時,他也在演講中講述自己與中國鄉村的往事。這不僅因為習總書記本人對於農村這片熱土的深沉感情,更因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是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農村發展的好壞決定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總結這一年來習總書記的鄉村之行足跡,記者發現,最讓他唸唸不忘的三大關鍵詞分別是:鄉愁,生態環保,精準扶貧。
鄉愁
“看到你們的生活,我頗為羨慕,捨不得離開。”
1月20日,習總書記來到了洱海邊有上千年曆史的雲南省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在村民李德昌家,看到房子雕梁畫棟,院落乾淨整潔,植物生機勃勃,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興。習總書記説:“這裡環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
艷陽高照,天氣晴朗。習總書記和鄉親們在院子里拉起家常。他説:“我是第一次來大理,從小就知道蒼山洱海,很嚮往。看到你們的生活,我頗為羨慕,捨不得離開。”
“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
2月13日,農曆乙未年春節前夕,習總書記來到陜西考察調研,第一站,他到的是當年插隊的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
在梁家河村,習總書記發表了深情的感言。他説,今天能夠回來看一看,心情很激動,看到大家感到很親切。1969年1月,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這裡一呆就是7年。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
“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6月16日,習總書記來到貴州省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當地幹部告訴他,伴隨美麗鄉村建設,山花繁茂的花茂村成了婚紗拍照地,不少附近的市民結婚都到這來。沿著土墻和木欄相伴的鄉村小徑,習總書記邊走邊詢問當地脫貧致富情況。看到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乾淨整潔,他有感而發地説:“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生態環保
“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乾淨清澈。”
洱海是大理的母親湖。1月20日上午,在雲南省的考察中,習總書記來到洱海邊的灣橋鎮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態保護情況,走上木棧道,湖水盪漾,蒼山雲繞,他同當地幹部合影后説:“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乾淨清澈。”他叮囑當地幹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質。
“這房子多乾淨啊,下次來了咱們就在這兒住。”
5月25日,習總書記來到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新建社區。“農家樂開了多久?平常客人多不多?收入多少?”他走進袁其忠家的農家樂小院時,一邊參觀一邊興致勃勃地了解情況。村民們也你一言我一語告訴總書記,“我們這裡空氣好啊,老人都長壽”“城裏人來這裡把水帶回去泡茶喝”“青山綠水可以發財”。習總書記説:“你們看,這房子多乾淨啊,下次來了咱們就在這兒住。”
當聽説這裡正在規劃建設綠色生態旅遊景區,習總書記説:“這很好。我在浙江工作時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話是大實話,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了這個觀點,這就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我們就要奔著這個做。”
精準扶貧
“扶貧切忌形式主義。”
2015年首次離京考察,習總書記將第一站選在雲南魯甸地震災區。魯甸縣地處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在慰問受災群眾的同事,他強調,一定要做好扶貧、救災雙重任務。扶貧工作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重點,也是最艱巨的一項任務,不能光喊口號,更不能搞形式主義,一定要真抓實幹。要是到2020年還有幾個連片貧困區依然如舊,就談不上全面小康。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1月20日下午,習總書記在會見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幹部群眾代表時説:“你們生活在邊境地區、高山地帶,又是貧困地區,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生活在原始狀態裏。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關心下,獨龍族從原始社會邁入社會主義,實現了第一次跨越。新世紀以來,我們又有了第二次跨越:同各族人民共同邁向小康。這個過程中,黨和政府、全國各族人民會一如既往關心、支援、幫助獨龍族。”
他表示,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巨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前面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繼續把工作做好、事情辦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脫貧致富從根兒上要把教育抓好。”
1995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發起“千家企業建千校”愛心活動。福州一家企業全體員工捐款52萬元,對建於1974年的延安楊家嶺小學進行了重建。當年3月,習近平給學校校長寫來一封信。信中説:“有機會通過捐建希望小學與你們建立聯繫,很高興。幫助老區、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解決學生入學困難問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一項富有意義的內容。”
2月14日上午,正在陜西考察工作的習總書記專程來到陜西延安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察看學校辦學情況,同老師們進行交流。他對大家説,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國家的資金會向教育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革命老區基礎教育傾斜。
“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
6月16日,習總書記來到貴州省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貧困荒蕪,後改名花茂,寓意花繁葉茂。近年該村統籌推進精準扶貧,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引導村民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推進農旅一體化,實現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産業發展有機融合,2014年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948元,全面小康實現程度97.62%。
習總書記對大家説,這是我第三次來遵義,特別想了解老百姓尤其是農民的生活。我們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通過你們剛才講的,看到每個人洋溢在臉上的愉悅表情,知道你們過得不錯,這裡的脫貧致富是比較成功的,你們對黨和政府是擁護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