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知識界代表委員:創新型國家前途光明

  • 發佈時間:2016-03-10 13:51:5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海波  責任編輯:李春暉

  【知識界代表委員之聲】創新型國家前途光明

  趙艷林委員(廣西大學校長):高校要選好創新突破口

  高校是創新的重鎮,創新是高校的責任。高校要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聚集一批高、精、尖人才,構建創新團隊;要凝練科研方向,瞄準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要制定更靈活開放的政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要大力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同時,還要注重將創新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切實抓好創新創業教育。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採訪整理)

  朱道弘委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副校長):多種方式促進創新教育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關鍵的還是人才。人才培養的一個主要渠道是高等教育。以前我們的教育方式更傾向於知識傳授型,現在需要以多種方式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學,導入一些探索式、討論式的課程。要更加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學,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理論知識,而且要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光明日報記者 焦健採訪整理)

  馬旭代表(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醫療改革也要創新驅動

  邁向創新型國家,必須要優化創新資源配置,使技術、人才、資本三個要素高度融合。醫療改革同樣如此。當前醫改中最深層次的矛盾是財政支付能力、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與醫院的運作體制三方的博弈。我們既要借鑒國外經驗,更要結合國情來創新,採用中國方式,探索中國模式,走中國道路,把中西醫結合等好的做法堅持下去。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採訪整理)

  霍金花代表(河南省科協主席):建立科研經費誠信制度

  我國科研經費的管理缺乏靈活性,影響了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建議對科研項目採用目標管理辦法,建立科研經費規範化管理體制和流程,完善項目評估體系,確保科研人員費用的投入産出效益。明確科研經費中人員費用使用範圍,對科研經費的收支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防止出現科研經費資産流失等問題,並將不良行為記入個人誠信賬戶。

  (光明日報記者 袁于飛採訪整理)

  徐曉蘭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正確認識智慧製造內涵

  智慧製造已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需要不斷進行探索。一些地方認為“機器換人”就是智慧製造,這是一種片面的理解。應該正確認識智慧製造的深刻內涵,不斷探討産業生態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對製造業發展的深刻影響。同時,要加強智慧製造人才體系建設,從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工程應用等方面培養各領域專業人才。

  (光明日報記者 王逸吟採訪整理)

  周然委員(農工黨山西省委主委):中醫藥極具創新潛力

  科技創新已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醫藥的深入研究可帶動相關科技創新,建議將中醫藥作為國家創新戰略優先領域,把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議題,強化中醫藥領域國家科技計劃佈局和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是健康科學領域極具創新潛力的方向。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採訪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