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熱議“去産能”:重要的是精準
- 發佈時間:2016-03-03 08:54: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作為2016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頭號任務,“去産能”大幕已經拉開。如何把化解過剩産能落到實處,備受全國政協委員們關注。
目前,中國煤炭、鋼鐵兩大“重災區”去産能的意見均已出臺。據官方計劃,煤炭行業要在3至5年內退出産能5億噸左右,鋼鐵行業則要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産能1至1.5億噸。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強調,去産能重要的是“精準”二字。
張連起指出,有些行業出現産能過剩是受週期性、外部性因素影響,隨著國內外經濟向好,市場需求擴大,這部分産能將有望得到充分利用。有些企業雖然從資産負債表上看負債不少,但資金鏈沒斷,未來也能帶來現金流量,不能視為“僵屍企業”。“如果不仔細區分情況就予以清理,很有可能造成‘誤傷’。”有鋻於此,精準識別過剩産能究竟在哪,是去産能的前提和基礎。
中國官方也認識到這一點。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日前談及去産能時坦言,“我們對現實狀況有一定了解,但還不是十分精確”,比如鋼鐵産能到底有多少,其中僵屍企業有多少,佔多大的産能;處置這些僵屍企業帶來多少不良資産、不良貸款,涉及到多少職工;這些職工的再就業,保證基本生活需要多少錢,“情況都要搞清楚”。
此外,具體施策同樣需要精準。債務怎麼處理、錢從哪來,是去産能過程中的關鍵和難點,需“對症下藥”。
針對如何處理債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原外部監事梅興保建議,可以通過“債轉股”,即把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一部分不良債權轉化為股權,之後再引進戰略投資者把企業搞活。這種方法已經被實踐證明有效,“這是去産能的操作思路和方向”。
談及財稅政策如何為去産能提供支援,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應當建好有利於推進去産能的制度框架,讓人可預期。以稅收政策為例,資源稅、消費稅改革目前均未獲明顯進展,需加速推進。“這些經濟手段要按照原來的改革方向做實質性推進。”
此外,地方政府可能出於維護就業、稅收等方面的考慮,對化解過剩産能執行不力,也是去産能過程中需直面的問題。
在張連起看來,考慮到中國各地區産能過剩情況差別明顯,“確定總量、分配配額、允許交易、獎補掛鉤”不失為有效的辦法,即設定各地減量指標,如果超額完成可給予獎補,並允許各地區之間交易配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