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銀監會鼓勵理財産品直投企業 否認理財金炒股

  • 發佈時間:2014-12-05 08:29: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醞釀多時的銀行理財産品新規終於透出風來。昨日網上傳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並傳聞稱銀行理財産品將可以直接入市炒股,銀監會的相關負責人證實,該文件確實存在,但僅僅是對業內發佈,隨後才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主要是鼓勵銀行理財産品與企業直接對接進行直接投資,並非允許銀行理財産品直接進入股市。

  鼓勵投資者直接與企業項目對接

  北京商報記者昨日從知情人士處獲得了《徵求意見稿》全文,《徵求意見稿》中説道,明確理財業務定位,鼓勵直接投資;為實現理財産品與實體經濟直接對接,其中一條銀監會“允許以理財産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賬戶和證券賬戶等相關賬戶,鼓勵理財産品直接投資”。正是這一條規定,被不少市場人士解讀為銀行理財可以直接入股市,並稱將對股市形成重大利好。

  但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直接投資並非直接投入股市,而這一條意見也與股市無關。銀行理財産品鼓勵直接投資是為了去通道,直接服務於企業的融資需求,為了更好地直接服務於實體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銀監會的徵求意見稿主要有兩層含義,首先直接投資並非直接融資,之前銀行理財的投資者可能都是通過對接銀行的貸款項目從銀行獲得一定的回報,《徵求意見稿》則是讓理財産品的購買者直接對接企業的投資項目,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第二層意思則是直接投資並非直接入市,之前不少銀行理財産品就可以打新股,但是必須和投資者説清楚,這個産品的風險有多大。而證券賬戶不只可以購買股票,債券那些品種也可以購買,不應該理解為直接投資股市。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徵求意見稿》中第66條中明確規定,一般銀行理財産品不得投資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也不得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不過,對於風險承擔能力較強的高資産凈值客戶、私人銀行客戶及機構客戶的産品不受上述限制。

  “非標”資産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徵求意見稿》對“非標”資産的轉型或推動預期收益率型理財産品向凈值型理財産品轉變。比如《徵求意見稿》規定,預期收益率型産品中投資者的“非標”資産需回表核算,但凈值型開放式理財産品投資的“非標”資産無須回表,無期限錯配的項目融資類産品的“非標”資産也無須回表。趙錫軍認為,這也是對“非標”資産做進一步的細分,對於預期收益型産品的“非標”資産需要回表核算,這需要動用銀行一定的資本。

  從目前銀行理財産品市場來看,市面上多為預期收益率型的理財産品,也僅有10多家銀行發售了凈值型理財産品。而凈值型理財産品是開放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産品,更符合資産管理的本質和監管部門對於理財業務“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範、歸口管理”的要求,有助於打破銀行理財産品的剛性兌付。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若銀行更多發行預期收益型的“非標”資産理財産品,銀行的資本壓力將很大。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徵求意見稿》正式實施後,將考慮給其一定的寬限期或者緩衝期,允許原有部分“非標”資産自然期結束,之前可不用回表和風險計提,因此不會對銀行自身的資産負債表及資本充足率等造成重大實質性影響。《徵求意見稿》實施後雖然會給銀行理財業務帶來陣痛,但是不會對理財業務造成重大不利影響,長遠看有利於真正的資産管理轉型。

  理財産品有望打破剛兌

  銀監會創新管理部指出,當前銀行理財業務的最主要問題在於預期收益率型産品仍是理財産品的主流,客戶認為預期收益率即為實際收益,銀行具有“隱性擔保”職責,應該“剛性兌付”;但銀行認為投資者應該對投資風險“買者自負”,雙方分歧明顯,一旦發生風險,可能會影響到銀行的聲譽和正常經營。

  “化解理財業務風險的根本在於真正落實風險承擔主體。如保本型産品實質由銀行承擔風險的計入銀行表內核算。另外,應加大銀行發售預期收益率型産品的成本,改變目前理財産品的主流形式,使産品的風險和收益真正過手給投資人,切實做到‘賣者有責’基礎之上的‘買者自負’。”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解釋道。(北京商報記者 馬元月 岳品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