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37家財團角逐中石化零售 三季度或將定入圍名單

  • 發佈時間:2014-09-01 10:09: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石化雙雄魔咒”(當這兩家公司股票大漲的同時,A股卻常常出現大跌,讓投資者損失慘重)之下,很難讓中國股民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説愛。

  但如今,這種情況正在逐步改變。一方面,中國石化備受市場關注,過去3個月內,已有25家機構建議“買入”或“增持”中石化;另一方面,中國石化的股價正在穩步攀升,業績盈利也在不斷走強。

  這一切的變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8月25日,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介紹了該公司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最新情況:出售下游業務股權30%計劃正按進度進行,在引資方案公佈後,已過了兩輪的競爭性報價。

  “其中,第一輪是無約束報價,共有37家財團進入最後大名單,其將進行第二輪的約束性報價。之後,各方進行談判,經過談判將得出一個共同的交易價格。”傅成玉説,在此期間,包括公司章程、公司治理等所有需要完成交易的條件都在積極完成。“總體上看,這項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投資者和市場的反應比預想得更好”。

  “至少從傅成玉的表態看,中石化的下游板塊正成為‘香餑餑’。”了解“石化雙雄”的業內人士8月27日上午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或許,這同時意味著,未來中石化30%股權爭奪戰將愈發激烈。”

  稍早前,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包括加拿大零售商Alimentation Couche-Tard、中國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騰訊”)等數家企業,已進入下一輪競投名單,角逐收購中石化下游業務的少數股權。

  “競標即將進入第三輪,從目前的情況看,已被炒成了國內外各路資本大鱷的盛宴,留給國內的産業資本和民營企業空間恐怕已經很小了。”一位接近交易的資深人士對路透社稱。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繫了包括緋聞名單上的多家企業,但他們均對相關問題保持了低調,或直接拒絕了記者的採訪要求。其中一家企業的相關人士8月26日午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現在是敏感期,且還完全沒有定論,“就我這個層面看,尚不知道具體情況”。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8月26日晚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中石化現在是想達成‘1+1>3’這樣的效果。因此,可以預計,中石化肯定會謹慎選擇,但也會作出最優選擇。”

   37家財團入圍

  雖然“混合所有制”不是新鮮概念,但對於包括中石化基層員工在內的不少人,恐怕還是有些難以理解。

  “確實不太懂什麼叫‘混合所有制’,但看電視、聽廣播,我大致能猜到,以後我們加油站可能不再僅屬於中石化了,易捷便利店賣的東西可能也不僅限于中石化的供應商了。”8月23日上午,中石化加油站的一位員工在和《國際金融報》記者聊天時説,“我個人也期望,我們的工資能保持穩定,最好不要降。”

  從諸多官方媒體的表態來看,混合所有制被認定為“發展趨勢”。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此前更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對市場而言,中石化對下游板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好事”。

  “一方面,開放産業鏈中最賺錢的一塊資産,表明瞭我們的誠意,也是貫徹中央關於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關精神的具體行動;另一方面,引入民資,也可以盤活資金,提升市場運營水準。”呂大鵬説。

  在“好事”面前,中石化的積極性有多高可想而知。據了解,本輪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石化幾乎是第一個公佈方案和計劃的央企——今年2月19日晚,中國石化就發佈公告,公司全體董事審議並一致通過了《啟動中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下稱“議案”)。

  “董事會同意在對中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産、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厘定。”公告稱,“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方案將後續確定和實施,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不超過30%。”

  隨後,改革得到了“坐實”——4月1日,中石化將所屬油品銷售業務資産整體移交給銷售公司擁有、管理和控制,“將31家省級分公司及其管理的長期股權投資、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香港)航空燃油有限公司的業務、資産、人員全部注入到銷售公司”。

  “最讓市場興奮的估計還是之前的公告,它明確了中石化下游業務引資的方式和未來的定位。”長期關注中石化改革的某券商策略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市場之所以一度反覆將中石化作為熱點來炒作,與這個公告也有關係。”

  這則公告的具體內容是6月30日,中國石化確認,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經重組後,“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推動銷售公司從油品供應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

  “出售下游業務30%股權一事正按進度推進,在引資方案公佈後已過了兩輪的競爭性報價。”8月25日,針對混合所有制的話題,傅成玉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進一步透露了外界關注的資訊。

  據傅成玉透露的流程,第一輪是無約束報價,共有37家公司進入最後大名單,這些企業又將進入第二輪的“約束性報價”。這之後,各方會進行談判,經談判“得出一個共同的交易價格”。在傅成玉看來,總體上,“投資者和市場的反應比預想得更好”。

  吸引多方資本

  傅成玉還稱,這37家競價者中,包括房地産商,並希望通過中石化客戶平臺去銷售。“這番表態,或也在對外暗示:這30%的股權連同平臺,確實是市場中的‘香餑餑’。”上述策略分析師認為。

  事實上,傅成玉也在發佈會上再次強調了6月30日公告中透露的轉型思路:中石化成品油零售板塊將來不是一個賣油的概念,是一個綜合服務商的概念。

  “我們有3萬座加油站、2.4萬個便利店和8000萬客戶,將來要把服務8000萬客戶作為重點,要負責他們吃穿用住行的消費。任何一個廠商、消費品製造商都想拉這8000萬的客戶,為此會上我們平臺銷售他們的産品。”他説,未來中石化的8000萬客戶甚至可以不花錢加油,因為所有消費都可以折成油或現金。

  “從廣義角度看,8000萬客戶所要求服務的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去做到,這就是平臺的意義。”傅成玉稱,“將來成品油銷售可能成為副業,利潤、銷售額的成長空間都很大。過去非油品板塊的盈利、銷售額佔比都非常低,未來都會有20多倍的空間。如果把電商、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聯到一起,將産生一種新的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

  “基於這個思路,大致可以猜測,未來哪些企業會和中石化進行股權合作。”上述了解“石化雙雄”的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首先,肯定要依賴這個平臺做成事情的公司,也亟需這個平臺拓展業務的公司;其次,肯定會有網際網路企業入圍其中;再次,看到這塊未來潛力的私募或風投等。”

  但傅成玉沒有透露這37家公司的名字,截至發稿,中石化官網也未公佈任何資訊。

  不過,路透社此前報道稱,加拿大零售商Alimentation Couche-Tard與中國騰訊控股等數家企業,已進入下一輪競投名單,角逐收購中石化價值約160億美元交易的少數股權。

  據了解,Alimentation Couche-Tard是加拿大最大的便利連鎖店,在北美地區擁有豐富的零售經驗。騰訊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與中石化“走得很近”,且中石化能充分利用騰訊的微信、大數據和新聞平臺等。值得注意的是,8月12日,據官方資訊,騰訊總裁劉熾平剛與傅成玉進行了會面,且在8月26日,中石化宣佈,銷售公司將與騰訊“建立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充分利用各自的戰略資源、優質渠道和核心能力,推動雙方業務提升與發展,拓展溝通渠道,為雙方客戶提供多渠道、全方位、更加便捷與週到的服務。此前,中國石化易捷(加油站的便利商店)“已與大潤發、西藏卓瑪泉、順豐快遞、1號店等企業簽約開展合作”。

  不止是零售商和IT巨頭。路透社稱,保險公司中國人壽、香港上市公司新奧能源、民營企業復星集團公司、厚樸基金管理公司、Affinity Equity Partners“也都晉級下一輪”。

  接近此次交易的人士還對路透社稱,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國內多家大型保險公司,都有志在必得的勢頭;厚樸基金、Affinity Equity Partners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力求通過各種方式,試圖從中分一杯羹;來自中東的幾隻主權財富基金,也興致勃勃。

  “雖然投資者們並不能通過交易獲得該公司的控制權,但計劃3年內上市有可能提供退出機會,還是吸引了不少投資人。”消息稱,Affinity、厚樸基金、中國人壽等財務投資人則會對中石化銷售公司感興趣,因其收益率較為穩定,“據巴克萊估計,上市之後的收益可達3%至4%”。

  誰機會最大

  “緋聞名單中,每家企業都各有所長。比如,騰訊可讓中石化具備‘網際網路思維’;新奧能源能在天然氣管道等領域給中石化提供機會;復星本就擁有大量投資的實力,甚至鞏固中石化下游公司的財務情況。”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李莉8月20日下午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也就是説,每家都有機會。”

  “這種情況下,就要看他們與中石化的‘互補’情況了。”李莉説,“如果互補程度高,那麼,入圍中石化30%股權最終名單的企業機會就越大。”

  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就目前情況看,不能説哪家企業佔據了先機,“因為,談判本就是漫長的過程,也需要雙方都表達出誠意,並掌握談判技巧。而且,站在中石化的角度來看,可能還是‘賣方市場’佔一定的主導”。

  日本野村證券早前猜測,中石化可能的合作目標“包括有政府背景的社保基金和民營企業,如希望對衝燃油漲價風險的航空公司等”。

  大宗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的分析師韓景媛此前預計,未來能參與到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分為3類:純資本,如社保基金等類型機構;互補型企業,如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公司;有一定影響力的民資,如廣匯能源等。

  “大家忽略的是,事實上中石化早就設定了標準。”上述策略分析師坦言,按照現有的標準,最後入圍的情況可能並不會如業界想像得那麼簡單。

  中國石化6月30日的公告顯示,股份公司設定了“三個優先”原則,還有7個方面的綜合考量標準。“三個優先”,主要指“産業投資者優先、國內投資者優先、惠及廣大人民的投資者優先”。7個標準包括潛在投資者對銷售公司的報價及其計劃投資的規模、潛在投資者是否可與銷售公司實現優勢互補、品牌形象和聲譽等。

  路透社提醒,如按最簡單的“價高者得”的規則,中石化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吸引進來的就都是財務投資者,且恐怕將對國際資本更有利。但“這或有違改革的初衷”,亦可能令中石化“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反之,如不以價格定勝負,“一方面,可能會遭到來自競標方的質疑;另一方面,中石化高層又可能被扣上‘賤賣國有資産’的帽子”。

  對此,接近中石化的人士對路透社稱,中石化最高層也很清楚,作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家的樣本意義,“事情一旦開始操作,被各路資本裹挾,中石化也不得不不斷做出種種妥協”。

  林伯強提醒,目前還要解決的可能是民營企業的顧慮。他多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過去,民營企業單獨經營加油站時,盈利也許不是很好。但混合製改革後跟著中石化,能否盈利,也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30%比例的股權設定這個條件,民營企業難有話語權。”

  按中石化此前的時間表,可能將在第三季度前公佈最終的入圍名單。目前,市場還有消息稱,最終入圍的企業數量將控制在20家以內,“可能會有單一企業,但更多的是組團形式,每個財團由數量不一的企業組成”。

  上游何時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還有另一層渴求之聲:除了下游領域,應開放更多的板塊,在更多領域實行混合所有制。

  信達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無論是中石化油品銷售的混合所有制,還是中石油油氣運輸管線,均屬於能源領域中下游的改革,並未涉及上游油氣資源,而改革終究是要觸碰到最深層次的東西,原油進口權,甚至是上游油氣資源的放開都將成為可能,打開民營企業的原油進口通道。

  信達證券甚至樂觀預計,國外通過油田並購,從而進入油氣領域的民營企業,“有望享受到本輪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

  “國家從沒有説不開放。問題在於,開放的條件是:你既要有雄厚的資本或足以開採上游資源的大量資金,又要有優秀的技術,比如,是否具備淺海乃至深海開採石油的能力。”林伯強説,“如果沒有,那麼,將上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還不太切合實際。當然,如果有這個實力達到這兩個條件,那麼,開放能更進一步地促進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

  而針對原油進口權的放開,在近日的一場公開會議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直言,“適當地放開原油進口權,讓更多的民企參與石油資源貿易,可以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靈活、高效、快速決策的特點,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外的油氣資源,實現石油資源優化配置。”

  金銀島認為,隨著石化行業混合所有制不斷推進,放開原油進口權有其緊迫性,“近幾年國內民營煉廠的技術水準和原油加工能力有長足發展,原油進口權的放開,能發揮民企煉廠的煉化能力,增加成品油市場供應新渠道”。

  不過,金銀島稱,綜合來看,儘管中國原油進口權放開是極有可能的,“但就國內現狀來分析,國內能源市場結構仍不成熟完善,資源過剩局面不斷加劇,部分民營煉廠裝置和技術落後等問題短期內難以有效解決,在此背景下放開原油進口權未必有利於行業發展。因此,原油進口權放開要立足於國內市場,更需要掌控一個‘度’字”。

  事實上,早前就有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包括混合所有制在內,中國的改革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達到了相關條件、先期試點成功或能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未來,民營資本乃至海外資本進入到中國上游石油領域的開採,並進一步放開中國的原油進口限制,同樣可以期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