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互相制裁不會持久 中國不應"入戲"太深
- 發佈時間:2014-09-01 10:21: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近日,作為禁止進口西方農産品和食品制裁措施的延續,俄羅斯官方宣佈,在進口肉類方面,中國和印度將取代美國及其他制裁俄羅斯的國家。(8月23日新華網)
這是自俄羅斯獲取克裏米亞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政治到經濟等各方面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之下,俄羅斯奮起反擊的一部分內容。似乎因為烏克蘭危機,雙方衝突愈演愈烈。
實際上,雖然俄羅斯和西方互相制裁“大戲”不斷出現在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但實際情況並不像媒體渲染的那麼“熱鬧”。俄羅斯此番制裁並不能制服西方,美國2013年出口俄羅斯商品中的食品和農産品僅佔美對俄全部出口的10.2%,而佔81.9%的“關鍵性”汽車、機械、交通設備及化工産品沒有受到制裁;歐盟2013年向俄羅斯出口了158億美元農産品,163億美元食品及食品原材料,但在雙方全年超過4100億美元外貿總額中並不佔據大頭。同時,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金融、武器及能源等方面的制裁更加缺乏實質的打擊內容。這些都表明雙方在很多利益“重合”情況下,並不打算“以命相搏”。
當然,相互制裁對雙方而言,還是表現出明顯的不利影響。西方相關國家被制裁産品銷售遇到困難,對俄羅斯能源等産品依賴造成的危險一時之間也難以擺脫或減少,甚至使用歐元的地區2014年度第二季度GDP增長為零;俄羅斯缺乏的相關産品無法儘快使用替代品將導致通貨膨脹等危險,甚至其今年1至7月份投資額度比上年同期下降2.6%,經濟衰退風險大增,這讓雙方相關國家都難以忍受。
因此,在互相制裁的範圍內,雙方除了聲音上都非常“高調”以外,具體操作上都有所保留。例如,從8月7日俄羅斯宣佈全面禁止進口西方國家的食品和農産品,但是8月20日俄總理梅傑韋傑夫就簽署命令對制裁清單進行了調整;英國首相卡梅倫制裁俄羅斯的呼聲非常強烈,但是3月份洩露的制裁立場密件表明英國不願意因為制裁損害到自身的“金融利益”,其他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也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對制裁俄羅斯的“曖昧”。
同時,俄羅斯已經無法對西方陣營中“領頭羊”美國構成真正威脅。烏克蘭危機讓俄羅斯站在了佔烏克蘭大多數非俄羅斯族人的對立面,它雖然獲得了克裏米亞甚至今後有可能獲得其他利益,但是徹底喪失了絕大部分烏克蘭,失去了從人口及相關資源到關鍵戰略縱深上的可能,也就徹底喪失了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根本基礎,而俄羅斯必須面對並接受這樣的現實。
可以説,烏克蘭危機對美國而言,其實已經實現了它的最大戰略目標,俄羅斯的在美國戰略中的比重,已經和ISIS及“基地”組織屬於同一“數量級”,雖是頑疾,但不是致命之傷。美國將不會改變其認真對世界局勢考量後,作出的將遏制中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作為自身全球戰略重點的決策。
實際上,俄羅斯和西方對這一點都非常清楚,但是輿論和民意讓雙方不得不繼續唱好“互掐”這出“大戲”,所以儘管雙方表面上都非常“強勢”,但已經都走向了結束這場戲劇的道路,烏克蘭也將最終迎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