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十多省份出臺供給側改革落實方案 多地明確去庫存量化指標

  • 發佈時間:2016-04-20 07:53:15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最近兩個月,地方落實供給側改革的方案密集出臺。據上證報記者粗略統計,目前已有廣東、浙江、四川、貴州、江蘇、重慶、青海等7個省份出臺了供給側改革實施方案,而上海、安徽、湖南、湖北等地政府已經審議通過具體實施方案。

  各地落實供給側改革的方案基本都是3-5年的行動計劃,大多采取“1+N”模式,即1個總體方案(或實施意見),配套N個專項實施方案。不過,也有一些省份如河北、甘肅、遼寧等先行出臺了專項實施方案,大多是針對房地産去庫存和企業降成本。

  從操作路徑來看,地方供給側改革大多做“加減法”。“減法”的重點放在了煤炭、鋼鐵去産能和房地産去庫存,而“加法”則主要是通過加大基建投資和促進産業升級上。

  煤炭鋼鐵去産能:地方壓減力度超預期

  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部分,去産能率先從煤炭、鋼鐵兩個行業入手早已成為中央和地方的共識。

  今年2月份,國務院發佈了去産能的兩大意見,明確要求煤炭、鋼鐵行業未來3至5年內分別壓縮産能5億噸左右和1億-1.5億噸。

  隨後,多省份在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壓減的目標。貴州計劃用3至5年時間壓縮煤礦規模7000萬噸左右;江蘇則提出,到2018年底,分別壓減煤炭、鋼鐵産能700萬噸、1255萬噸;重慶的目標是2-3年去化煤炭産能近50%,煤炭産能要壓減到2000萬噸以內。

  一些能源大省早在今年地方兩會上就明確了壓減目標,且壓減規模更大。比如,山西計劃到2020年壓減煤炭産能2.58億噸;河北則提出到2017年,要減産6000萬噸鋼鐵、4000萬噸燃煤;內蒙古表示,在3至5年關閉280處煤礦,涉及産能1.2億噸。

  從目前各地提出的具體數量目標來看,地方壓減力度似乎超過了國家的要求。以煤炭為例,僅山西和內蒙古退出産能規模就已經佔到國家總目標的四分之三,而上述6省份的壓減規模已遠超5億噸。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在去産能過程中,也特別重視“僵屍企業”的退出。廣東是第一個發佈供給側改革落實方案的省份,該省提出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屍企業”市場出清,其中到2016年底,全省國有關停企業全部出清。

  房地産去庫存:多地明確量化指標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3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35億平方米。房地産去庫存壓力很大,因此,各省在供給側改革實施方案中都將化解房地産庫存列為重點。

  不少省份確定了房地産去庫存的量化指標。廣東提出,到2018年底,全省商品房庫存規模比2015年底的1.6億平方米減少約12.5%,去庫存週期基本控制在16個月以內;江蘇要求,到2018年底,全省住宅類商品房庫存去化週期力爭控制在14個月內。

  重慶則提出,加大土地供應調控力度,兩年內土地供應規模逐年減少10%,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增速控制在3%以內;力爭實現農民工及外來人口新增購房100萬平方米;通過住房租賃市場及貨幣化安置去除房地産庫存共計500萬平方米。

  對於去庫存的政策,各地都進行了細化,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上證報記者梳理髮現,這些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放寬信貸等政策。比如,貴州提出,實行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應貸盡貸”。

  二是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比如,廣東提出,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收購或長期租賃庫存商品房,以公共租賃住房形式出租,成為大型公共租賃住房供應企業;四川則表示,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將持有的存量房源向社會出租,地方政府可給予一定獎勵。

  三是全面推行貨幣化安置。浙江、江蘇、四川等省都在實施方案中明確,今年棚改貨幣化安置率原則上要達到50%以上。

  此外,鼓勵農民進城買房的政策也進一步落實。除了給予資金補助外,多地也提出與公共服務掛鉤。比如,江蘇指出,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購買首套住房的,在收入認定、首付款比例、貸款利率、還款方式等方面給予便利和優惠。進城購買新建商品房的,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按當地招生入學政策安排其子女就讀。

  河北日前印發了《關於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將農民工和城鎮個體工商戶納入住房公積金覆蓋範圍,連續足額繳存6個月(含)以上即可申請公積金貸款。

  補短板:

  瞄準基建投資、大力發展新興産業

  地方供給側改革不僅是去産能、去庫存、降成本的“減法”,也在通過“補短板”做“加法”。

  多地在實施方案中將“補短板”的重點放在擴大基建投資上,且投資規模超萬億。

  廣東提出,到2018年底,完成軟硬基礎設施投資1.15萬億元。主要投資領域為農村配電網建設改造、光纖入戶、集中式充換電站、城市綜合管廊、高速公路、高鐵等建設;浙江強調,高標準建設都市經濟、海洋經濟、開放經濟、美麗經濟四大交通走廊。而根據該省“十三五”規劃安排,四個交通走廊建設投資超過1萬億元。

  “補短板”的另一個重點在於産業升級。一方面是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比如,貴州提出,今年要完成技改投資700億元,而四川則在省級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10億元,專項用於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補助。上海提出,力爭到2020年形成高品質、可持續、有活力的工業發展格局,使工業規模和比重保持合理區間、工業供給結構顯著優化、工業供給品質和效益明顯提升、工業供給動力和活力更大釋放。

  另一方面則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浙江提到,大力發展資訊經濟核心産業、金融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等七大産業,力爭“十三五”期間七大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20年達到2.2萬億元以上;貴州將重點放在發展大數據産業上,發展目標是規模總量年均增長20%以上。上海表示,要充分發揮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統籌協調作用,探索建立本市各産業園區合作交流機制,更好地促進項目落地和産業佈局優化。

供給側改革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三友化工 8.78 1.97%
2 陜西煤業 7.84 1.69%
3 雲鋁股份 7.79 1.56%
4 保利地産 13.64 1.26%
5 方大特鋼 16.62 1.03%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ST鄭煤 5.39 -3.40%
2 三鋼閩光 18.58 -2.67%
3 德美化工 6.87 -2.14%
4 首鋼股份 4.86 -1.62%
5 恒源煤電 8.41 -1.5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