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投資壁壘有望破除
- 發佈時間:2016-03-23 07:0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為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服務等領域建設的障礙和壁壘,有望通過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打破。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3月22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勝利,很關鍵的一條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要圍繞形成有利於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加大改革力度,直面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面臨的矛盾和挑戰,對準瓶頸和短板,精準對焦、協同發力,努力在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發展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準、促進共用發展上取得新突破。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關於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的意見》、《關於從律師和法學專家中公開選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的意見》、《關於加強和規範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會議強調,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要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放寬放活社會投資。要改善企業投資管理,注重事前政策引導、事後監管約束和過程服務,創新服務方式,簡化服務流程,提高綜合服務能力。要完善政府投資體制,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要拓寬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充分挖掘社會資金潛力。
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産投資司司長許昆林此前表示,目前投資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也是需要進行投融資體制創新和改革的原因。比如,簡政放權還不協同、不到位,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還有待進一步確立;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比較突出,融資渠道需要進一步暢通;政府投資管理還亟須創新,引導和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權力下放與配套制度建立不同步,事中事後監管和服務仍需進一步加強等。
“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的經濟效益比較低、社會資本積極性不高;有的壟斷性比較強、社會資本想投而投不了。”一位專家表示,要讓社會資本發揮重要作用,必須依靠改革,核心是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建立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二是創新投融資方式;三是給投資者合理的回報預期。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投融資機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效率,過去的投融資機制主要靠政府主導行政指揮,但這就會有看不準的地方,傳統的方法也需要有制度性的創新,政府要減少對投融資具體操作的管理,核心是簡政放權,推進市場化。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則表示,引入社會資本,不僅能有效緩解地方政府的高負債率,分擔債務風險,還能有效推進重大項目工程。社會資本投資效率更高,對投入産出調查分析具有優勢,與政府公開透明的合作能有效提升投資效益。
在許昆林看來,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投資實際上是一個最佳的結合點。通過支援轉型升級,技術改造,可以提高産品的品質,更好地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同時,投資也可以帶動就業。
據了解,去年以來,為應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下行壓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投資、穩增長”政策,包括“十一大工程包”、“三大戰略”、“六大消費工程”、“PPP項目建設”等十項重大舉措。今年初,國家繼續安排專項建設基金,加快啟動一批重大工程,多措並舉促使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為投資增速小幅回升奠定良好基礎。今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8008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