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出口降20%創7年最大降幅 分析稱外需不振是主因
- 發佈時間:2016-03-09 07:25:09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王斌
外貿形勢不容樂觀。3月8日,海關總署公佈今年前2個月外貿進出口“成績單”。其中2月份出口8218億元,同比降幅達20.6%。不過有專家分析認為,放到國際看,這樣的表現依然跑贏全球。
外需持續不振是下滑主因
據海關統計,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43萬億元,同比下降15.7%。其中,出口8218億元,同比下降20.6%,按美元計同比降幅25.4%,創2009年5月以來最大降幅,同時也是史上第三大降幅。進口6123億元,下降8%;貿易順差2095億元,收窄43.3%。
對於出口跌幅如此之大的原因,有分析稱受到春節因素、外部需求疲弱及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等多重原因的影響。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由於每年1-2月都有春節因素擾動,因此觀察前兩個月的進出口數據更為準確。不過,即使從近幾年前兩個月的進出口數據來看,今年進出口和出口的同比降幅分別為12.6%、13.1%,均僅略好于2009年同期。
出口不斷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外需持續不振。趙慶明表示,美國和歐盟公佈的經濟數據均不及預期,日本經濟萎縮的局面短期內也難以改觀。此外,去年底至今年2月初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匯率受影響,從而削弱了這些國家對進口産品的購買力。
趙慶明認為,價格方面今年以來大宗商品雖略有反彈,但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均價仍同比下跌18%至33%不等。前兩個月的進出口開局不利,預示著今年全年貿易形勢的嚴峻。
出口大國數據紛紛萎縮
此次出口額降幅超20%儘管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趙慶明稱,除我國外的其他出口大國貿易數據也紛紛萎縮。
從數據來看,日本1月出口同比下滑12.9%,創2009年以來最大跌幅,連續四個月萎縮,南韓2月前20日出口同比下降17.3%,連續第十四個月下滑。
另一個可供參考的坐標係是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儘管中國進出口數據並不亮眼,但去年全球貨物貿易額下降11%左右,而我國僅下降了3%左右。在趙慶明看來,今年中國出口在國際上的份額不會下降,仍有望提升,仍然會跑贏全球。
“新興市場國家在這一輪大宗商品下跌的過程中,都失去了經濟原動力”,中國宏觀經濟資訊網總編輯田雲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之際,美國通過增加能源、石油的進口替代,支撐美國經濟強勢,但這對資源型國家未必是好事。
外貿增長目標不再量化
市場普遍認為,今年前兩個月外貿數據以及剛剛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已充分闡明瞭今年嚴峻的外貿形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未提及外貿增速目標。李克強總理表示,2016年進出口目標為“回穩向好”,但未給出具體目標數字。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提出,全年進出口增速在6%左右,但受到國際經濟低迷、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等因素影響,去年實際進出口總額萎縮了7%。
趙慶明表示,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不定影響,今年進出口局勢並不明朗。不過,一旦進口變好,出口也會轉好,當然由於價格傳導滯後關係,出口好轉的程度會弱于進口,所以,可能會看到貿易順差的收窄。
- 觀點
“今年最樂觀估計是零增長”
對於今年的貿易勢頭,趙慶明表示,全球貿易形勢低迷、貿易品價格下降是我國的政策難以改變的,因此對今年進出口最樂觀的估計也是零增長。
應對嚴峻形勢,今年政府計劃出臺多項政策“遏制進出口下滑勢頭”,具體措施包括出口退稅,信用保險優化、電子商務試點、服務貿易創新、推進貿易便利化和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等。
針對去産能給進出口帶來的影響,有分析師指出,國內去産能政策雖然沒有帶來強勁的需求回升,但足以改變企業的庫存行為,即由去庫存轉向補庫存週期的開啟,預計進口將形成1-2個季度的景氣度相對回升,而出口在年內難現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