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打造2.0版的開放型經濟體制特約

  • 發佈時間:2016-02-29 21:51:1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趙可金  責任編輯:金瀟

  編者按:“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經濟體量第二大國,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已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地位,未來五年,中國將從更多方面發力,進一步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世界經濟強勁、持久、平衡、包容增長,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中國網觀點中國策劃“十三五開局看中國與世界”專家述評,多角度闡釋未來五年中國對世界將有的影響和貢獻,深入描繪中國與世界的未來圖景。

  “十三五開局看中國與世界”專家述評之三

  趙可金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主任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歷史教訓和實踐經驗表明,中國要擺脫貧窮落後,謀求發展,把自己孤立於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從試辦經濟特區開始,從沿海到內地,從沿江到沿邊,走出了一條開放推動改革的道路。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經濟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度融入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提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問題。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和市場需求不振的大環境,中國迅速擴張的龐大産能開始出現相對過剩,中國經濟中地區差距、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等深層結構性問題開始呈現,中國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出,高速經濟發展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壓力,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動性更是令人一時間難以適應。

  面對這些問題,究竟是採取高築防火牆,躲避世界經濟巨浪于國門之外,還是訴諸進一步對外開放,建造從容應對汪洋大海和驚濤駭浪的強大中國經濟航船?十三五規劃無疑選擇了後者,它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正在經歷一場具有革命意義的轉型,中國對外開放的目的已經不再像早期那樣滿足於獲得更多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而是強調實施互利共贏的新開放戰略,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全面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系,提升中國經濟的世界競爭力。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信號,中國決定要在開放型經濟體系中尋求解決一切難題的藥方,對外開放的問題要在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中尋求解決。

  這一對外開放戰略思路的轉型,打破了作為傳統開放觀理論基礎的比較優勢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即所謂的“發揮中國勞動力富裕的比較優勢”戰略),強調利用全球化的有利挑戰“走出去”參與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同時依靠國內有利條件,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拓國內廣闊市場,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保護我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探索以戰略和體制的優化實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可見,此種互利共贏的新開放觀是一種全球範圍和視野的集約型觀,而不是簡單的打開國門觀,是一種著眼于提高效益、協調發展、以人為本的開放觀。新開放觀不再像傳統開放觀那樣過於依賴政策優惠激勵獲得發展空間,是一種新型合作開放戰略,它既不同於新老殖民主義的擴張掠奪的對外戰略,也不同於傳統資本主義的自利獨贏、贏家通吃的對外戰略,而是注重走出國門,在全球範圍內發展貿易、推動投資和管理金融工具,是一種真正全球化的發展戰略,是中國長期遵循的戰略方針。

  如果説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第一輪對外開放還存在著從沿海到內地,從邊疆到內陸,從城市到鄉村這樣的先後次序的話,新一輪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則意味著打破了先後次序,致力於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在這樣的框架下,不管是擁有得天獨厚優勢的沿海地區,還是偏居一方的內陸地區,都被推到了全球經濟體系的共同舞臺上,都面臨著來自全球化體系的激烈競爭,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挑戰,所有人都被推到日益激烈的競爭遊戲中,即“2.0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新格局。

  與1.0版的對外開放格局強調“摸著石頭過河”相比,2.0版開放新格局的本質特徵是頂層設計、自覺開放。顯然,在1.0版的對外開放中,無論是經濟特區,還是沿海開放城市,都是中央試點和實驗的産物,強調探索經驗,然後普及推廣。在新的一輪對外開放中,無論是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和更加積極有效利用外資,還是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和構建全方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都不再強調先行者的優惠政策,而是鼓勵進行制度創新、政策設計和風險共擔。尤其是在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倡議,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以及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不管各個地方是否願意,是否自覺,動機為何,這一由中國主動倡議,得到周邊國家積極響應的戰略大幕已經不可逆轉地拉開了,已經批准的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中韓、中澳自貿協定,以及相關自貿區談判和投資協定談判,都將各方推到了更加激烈的競爭舞臺上。一句話,是騾子還是馬,都要被放出來遛一遛了。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説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第一輪對外開放還存在著從沿海到內地,從邊疆到內陸,從城市到鄉村這樣的先後次序的話,新一輪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則意味著打破了先後次序,致力於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在這樣的框架下,不管是擁有得天獨厚優勢的沿海地區,還是偏居一方的內陸地區,都被推到了全球經濟體系的共同舞臺上,都面臨著來自全球化體系的激烈競爭,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挑戰,所有人都被推到日益激烈的競爭遊戲中,即“2.0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新格局。在這一新格局下,中國必須順應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這就是十三五所著力謀劃的方向,也必將開闢中國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