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更好發揮農業科技“國家隊”作用

  • 發佈時間:2016-01-24 06: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常理  責任編輯:張少雷

  “十二五”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提出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戰略目標並啟動實施科技創新工程,調整優化科研力量,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效率,各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科技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更好地發揮農業科技的引領作用?對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

  記者: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如何認識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作用?

  李家洋:從近些年國際農業發展形勢看,科技創新的引領和帶動作用越來越明顯。現代生物技術發展勢頭迅猛,出現了“設計育種”“設計作物”等新手段和新概念,農作物品種培育速度加快;農業資訊化技術日新月異,空間技術、遙感技術、傳感技術、智慧化技術等重大關鍵技術在農業生産中得到廣泛應用;農産品品質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替代化學品的農業生物技術、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的開發,功能性食品研究正在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

  “十二五”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績。糧食生産連續3年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主要農作物耕種和收穫的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56%和61%。但也應該看到,農業發展新老問題交織疊加,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依然突出。為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新的理念引領新的發展,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靠拼資源拼消耗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的內在動力。

  記者:“十二五”時期,農科院在農業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家洋:“十二五”時期,農科院主持各類國家科技計劃項目2026項,在基礎前沿研究方面,揭示了禽流感等重要動物疫病感染、傳播機制,奶牛衣原體病滅活疫苗獲國家一類新獸藥。牽頭完成了棉花、黃瓜、油菜等6種重要農作物全基因組測序與遺傳圖譜構建,解析了水稻産量與抗病性、小麥多倍化形成機理、豬産肉性狀、轉基因抗蟲棉環境生態效應等相關機理。

  在應用研究方面,育成“中嘉早17”水稻、“中黃13”大豆、“中雙9號”油菜、“中棉所49”棉花等新品種,推廣面積多年穩居全國前5位。培育出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細毛羊新品種“高山美利奴羊”“中蜜1號”配套係和試驗用小型豬近交係種群,打破了國外畜禽品種壟斷我國市場的格局。查清了中國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的精確範圍,創建了多源多尺度農作物遙感監測技術體系。大力加強農業生態安全關鍵技術創新,建立旱作節水農業共性關鍵技術,發明瞭低成本、易降解的系列緩釋肥料,推動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技術體系。

  記者: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科院將著重加強哪些方面工作,以更好發揮好農業科技的引領作用?

  李家洋:“十三五”時期,農科院將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競爭力,全面帶動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率先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首先,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以科技創新工程為抓手,在科研組織、管理等領域先試先行,破解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難題;其次,要優化資源配置,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進展,構建符合創新活動規律、職能定位清晰的院所治理結構;第三,要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力爭在重大基礎和前沿技術探索、重大農業生物品種創制、綠色增産增效技術體系構建、智慧化農業設施裝備研製、農業資源高效迴圈利用與環境保護、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體系構建和農業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此外,還要強力支撐産業發展,持續開展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整合模式研究與示範,創新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體系和模式,建設完善高水準的農業成果轉化與展示示範基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國家隊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眾興菌業 53.30 4.51%
2 寶萊特 37.96 3.04%
3 錦龍股份 30.15 1.41%
4 天璣科技 34.99 1.13%
5 寶新能源 10.17 0.1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銀信科技 26.20 -1.09%
2 梅雁吉祥 6.94 -1.00%
3 康美藥業 17.37 -0.69%
4 人福醫藥 20.96 -0.52%
5 寶新能源 10.17 0.1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