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多地提速旅遊扶貧 專家建議避免“一窩蜂”

  • 發佈時間:2016-01-10 13: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10日是中國農曆臘月初一,嚴寒深冬,萬物凋敝,地處陜西咸陽的馬嵬驛民俗村卻遊人如織。三年前這裡還是廢棄山村,如今已成為年接待遊客600萬人次的4A級旅遊景區,並帶動了當地民眾致富。

  近年來中國鄉村旅遊發展迅猛,並逐漸成為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顯示,2010年至2014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了10%以上的貧困人口脫貧,旅遊業脫貧人數達千萬。

  中新社記者在陜西馬嵬驛民俗文化村看到,風箱、鐵犁磨盤等曾經的農耕用具被當做旅遊藝術品擺設;面皮、油餅、粗糧面等農家飯被遊客熱捧。來自西安、銅川、延安等周邊城市的遊客在此觀賞皮影、榨油、土織布表演,品嘗特色鄉村美食。

  據介紹,馬嵬驛以楊貴妃的故事為底蘊,創造民俗文化體驗、原生態餐飲于一體的鄉村旅遊業態,對農民技能培訓率達90%,年接待遊客600多萬人次,亦令眾多貧困民眾受惠。

  西安周至縣的老縣城村是陜西旅遊扶貧重點村之一,這裡從2002年開始發展鄉村旅遊,目前農戶參與率超八成,鄉村旅遊收入佔家庭總收入超六成。調查數據顯示,陜西2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中,九成的營業收入高於上年同期。

  據陜西旅遊局官員介紹,鄉村旅遊已成為貧困地區扶貧的一種有效方式。目前陜西有農家樂、農場2萬戶,從業人數達23萬,已通過旅遊業使60萬人脫貧,佔全省脫貧人數的15%。

  記者注意到,依靠鄉村旅遊讓民眾“靠山吃山”擺脫貧困已成為多地共識。安徽、廣西、湖北、山西等不少省份也提出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精準扶貧。

  有專家表示,目前一些地方鄉村旅遊特色不鮮明,仍主要集中於民俗、採摘、農家樂等方面,還有些旅遊景區的建設風格與當地自然生態環境不協調,對遊客缺乏吸引力。

  陜西社科院專家張寶通對中新社記者説,鄉村旅遊應注意多元化發展,滿足老中青不同遊客需求。一個區域內發展鄉村旅遊産品應避免“一窩蜂”和同質化,防止跟風建設甚至低劣模倣,以免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他建議應加強整體規劃,尋找挖掘本地特色吸引遊客。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避免低水準惡性競爭。

  作為旅遊資源大省,陜西正在為當地31個旅遊扶貧試點村定制發展規劃,並計劃未來五年安排70萬人通過發展旅遊業實現脫貧,這一數字將佔到總脫貧人數的2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