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國資收益未實現全覆蓋 專家建議劃撥國資充實社保

  • 發佈時間:2015-12-21 07:29: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麗輝 歐陽潔  責任編輯:王斌

  

製圖:張芳曼 

製圖:張芳曼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應綜合考慮政策目標、産業發展和國企運營等因素

  國有資本收益怎麼用?(熱點聚焦·國有資産三問③)

  國有資産屬於全民所有,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全民共用?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將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還將劃撥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彌補養老金多年來形成的缺口。哪些國有資産適合劃撥?國有資産以何種形式劃撥?以股權劃撥還是以現金劃撥?是劃撥資産還是劃撥利潤?劃撥國有資産會對國有企業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雖然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比例和範圍在擴大,但尚未實現“全覆蓋”

  國有資産“家底”越來越厚實,盈利水準不斷提升。很多人關注:國有資産屬於全民所有,其投資運營獲得的收益,怎樣才能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全民共用?

  民生“短板”有哪些,每個人的切身感受不同,可能給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

  “孩子馬上要讀小學了,可我們工薪族買不起學區房,發愁孩子上不了好學校。”不少城裏的中青年家長,最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

  “對我們這些退休的人來説,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的看病費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在大城市看病,回老家又報銷不了。現在還是小病,以後大病了真不知怎麼辦。”從外地來北京照顧兒子的于娟感嘆。

  “趕趟集得走3小時山路,建材運上來價格得翻番,下場大雨動不動就發生泥石流,窩在這裡,真覺著沒啥指望。”雲南昭通市大關縣大寨村農民張壽財最大的願望就是告別這個海拔2200米的牛角灣梁子,移民搬遷到交通方便的壩子上……

  截至去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日前,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眼下最需要解決的民生‘短板’,也是‘全面小康’面臨的最艱巨任務。”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打贏脫貧攻堅戰,財政肩挑的擔子多達44項,每項工作都需要財政資金的鼎力支援。預計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將會大幅增加。

  “當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全面深化改革在啃硬骨頭,各級政府的收支缺口壓力增大。將更多的國有資本收益調入公共財政,有利於緩解財政收支矛盾,真正讓全體人民從國有資本經營中受益。”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説。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連續多年的調整,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呈逐年提高態勢。2007年設立之初,上繳比例分為10%、5%、暫緩3年收取和免交四檔;目前上繳比例劃分為五檔,分別為25%、20%、15%、10%和免收。同時,自2010年開始中央財政建立機制,將一部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公共財政,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幾年調入力度逐年加大,2014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這部分用於社保等民生支出的為184億元,差不多是2013年的3倍。“今後還會進一步提高,更好地體現國有資本收益讓全民共用。”這位負責人表示。

  為小微企業減負,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環。更多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或調入,不僅為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了可持續的財力支援,也為國家實施結構性減稅創造了條件。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落實支援創業創新稅收政策共計減稅2375億元。其中,2800萬戶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享受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免稅613億元。

  “雖然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比例和範圍在擴大,但覆蓋面仍需進一步擴圍。”蔣震認為,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的央企並沒有“全覆蓋”,特別是在金融、鐵路、交通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領域。這不僅影響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規模,對其他國有企業來説也存在不公平。

  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彌補養老金缺口,適當降低個人繳費

  “去年,我的養老保險金每個月又增加了200多元,也算知足了。可是社會上總説養老金有缺口,萬一哪天發不出來了,這日子可咋過?”湖南省岳陽市民尹金枝2001年退休,原單位給她交了一定年限的養老保險,現在她每月能得到近2000元的養老金,可心裏還是覺得不踏實。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年均增長18.6%,收入年均增長12%,支出比收入增幅高出6.6個百分點。“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來,退休人數逐步上升,加之人口紅利消失、勞動人口減少,養老金缺口日漸顯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劉煜輝認為。

  拿什麼彌補未來出現的養老金缺口?國家實際上做了兩手準備:除了目前每年對養老保險基金給予財政補貼,還儲備了一筆“鉅款”——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等資金構成,專門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是我國社保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社保基金自2000年8月設立以來,在投資收益上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總額為1392.09億元,收益率達11.43%。截至2014年末,全國社保基金會管理的資産規模已達到1.53萬億元。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5580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8.36%,遠遠跑贏通脹率,很好地實現了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基金,是養老金的“預備隊”,一旦未來養老保險基金出現缺口,這部分錢就能頂上來。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為彌補養老金缺口做好充分準備。

  “劃撥部分國有資産補充社保基金,有利於社保基金的可持續平衡,承擔國家重大保障的戰略職能。社保基金的良好運作、國有資産的盈利能力,將為社保基金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表示,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將為降低社會保險的費率創造條件,激發微觀經濟活力。在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的背景下,降低社保費率將成為降低企業成本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山東率先試行劃撥,按試行標準計算,全國國有資本可劃撥總量或達9萬億元以上

  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的地方已先行一步。

  山東省成為第一個“吃螃蟹者”,在全國率先啟動國有資本劃撥社保基金。今年以來,山東省以股權轉持的形式,分兩次把山東能源集團、山東機場有限公司、山東鹽業等18家省管企業30%的國有資本,劃轉山東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劃轉的國有資本共計180.65億元。明年6月底前,山東省將完成省直部門監管的460多戶國有企業資産劃撥。

  據介紹,部分省屬企業國有資本劃撥到省社保基金,山東省社保基金將按股權比例享有出資人權益、參與利潤分配,按市場化原則對劃轉資本進行管理運營。與此同時,企業實現了股權多元化,省國資委和省社保基金理事會分別持有這些企業70%和30%的國有資本。未來可以通過變現國有資本運營的增收部分,彌補可能出現的養老金缺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項安波説,劃撥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際上並不是直接補充社保基金的“缺口”,也不是直接用於發放養老金,而是用來充實社保基金,做大社保基金管理資産的規模。“劃撥規模有多大、採取何種方式,取決於如何更好地兼顧企業健康發展和充實社保基金的雙重目標。具體操作上,是以股權形態還是以現金形態實現劃轉、是劃撥資産還是劃撥利潤,應綜合考慮政策目標、産業發展和國企情況等因素確定。”

  截至2014年底,除國有金融類企業以外的全國國有企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約32萬億元。如果參照山東省30%的劃轉比例,那麼可以劃撥的國有資本可能達到9.6萬億元左右。“當然,這是一個理論上的限值。劃撥國有資本還要兼顧國企自身發展等多種因素,應是一個分步到位、逐漸完善的過程。”項安波説。

  應劃撥多少國資充實社保?任澤平認為,可以研究制定相關實施辦法,把一些大央企、壟斷企業的利潤或股權劃撥一部分給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根據所持的這部分産權,通過年度分紅或利潤劃轉獲得持續收益;對於結構性轉型中産能過剩、面臨淘汰的企業資産,可以處置、變賣劃歸社保。

  “劃撥股權使企業增加了一個代表國資的股東,能夠削弱單一的行政壟斷,形成雙頭決策模式。國資委和社保基金均作為國有資本代表,其利益、關注點都會有區別,從而形成一定的制衡關係,有助於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劉煜輝表示,目前改革窗口已經打開,資本市場是實現資源配置轉型的樞紐,也是經濟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依託資本市場,就能較好地實現劃撥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有助於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