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將制定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為全面脫貧立規

  • 發佈時間:2015-11-12 00:31: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由此我國全面脫貧戰役正式打響。《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制定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而為了保證順利制定這項農村扶貧工作的頂層設計,以及順利實現全面脫貧目標,目前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動用了多項扶貧改革工具,力促貧困地區農民增收。

  成效 “十二五”5000多萬人摘掉“窮帽子”

  重慶市黔江區,地處渝湘鄂交界,屬於國家級貧困區縣,部分地區的村民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10年,外出務工的黔江人李清華帶著自己在外地多年的積蓄來到白石鄉成立了農業開發公司和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從事黔江特色食品“渣海椒”的研製、生産和銷售,並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辣椒。

  雖然在專合社的帶動下,當地部分農戶走上了快速致富道路。但李清華的經營並非一帆風順,還遇上過給企業發展造成危機的資金問題。當時,人民銀行正在為當地的新型涉農金融機構提供微息再貸款,用於支援“三農”群體,而重慶黔江銀座村鎮銀行便運用了這個再貸款資金項目,為李清華發放了50萬元的“央行-銀座惠農貸”,不僅解決了他的資金難題,還為其每年節約利息4萬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李清華的企業累計幫助附近居民30人就業,帶動26家農民合作社1500戶農戶種植辣椒、玉米、兒菜等5265畝,實現戶均增收4200元。很多過去窮得都揭不開鍋的村民現在蓋起了小洋樓,添置了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生活狀況已今非昔比。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表示,“十二五”以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14年我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長達到了10.1%,高於GDP增長,也高於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連續十一年保持較快增長。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全國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億人減少到2014年的7017萬人,也就是説,5000多萬人摘掉了“窮帽子”,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有保障”。

  “我在基層調研時,希望到老鄉家裏看看,看看家裏有什麼,了解農民怎麼過日子,現在絕大多數農村家庭已經擁有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摩托車、電動車已經成為農民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有不少農民還開上了小汽車。”韓長賦説,2014年,我國農民每人平均生活消費支出將近7000元,這個數據比2010年增長了近3000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指吃的支出佔全部支出的比重)從2010年的41.1%下降到2013年的37.7%,食品消費支出比重明顯降低,也説明瞭農民生活水準明顯改善。

  現狀 部分偏遠山區扶貧任務艱巨

  《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多個貧困地區發現,一些貧困地區由於交通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欠賬較多,産業發展水準較低,加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脫貧致富難度仍然不小,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和多民族地區,由於深度貧困與自然條件、民族宗教、社會治理等因素交織在一起,扶貧攻堅更具特殊性和艱巨性。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由於海拔高、氣候條件差,現在所有縣都仍是貧困縣,一半左右的行政村都是貧困村,GDP總量列全省末位。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方面提出,要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闢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而作為全國扶貧開發攻堅任務最繁重的地區之一,該州于2013年正式啟動“金融扶貧惠農工程”,意圖以金融工具作為破冰鏟突破貧困堅冰。

  據悉,針對區域經濟總量小、金融總量小、經濟組織小且貧困人口分佈廣的特點,甘孜藏族自治州在“三農”和小微型經濟組織中遴選出了一批扶貧開發項目,欲打造精品工程發揮引領示範作用。例如該州九江縣因區位優勢和河谷氣候特點,種養殖業發展較快,農村信用社便向其中一家最典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了1300萬元貸款,支援其建成了全省最先進的核桃深加工現代化生産線之一,年産值超過3000萬元,新增200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近千戶種養殖戶每戶年均增收2萬餘元。

  此外,在稻城亞丁景區外的香格里拉鎮,當地信用社創新推出“旅遊小貸”産品,支援民居接待遊客,形成特色藏家鄉村酒店群。由於最近幾年稻城亞丁景區愈發受到關注,現在這些鄉村酒店戶均旅遊接待年收入超過50萬元,該鎮所有居民均在金融機構貸過款,獲貸率和還貸率均為100%,無一筆不良貸款。

  然而,儘管實施了3年的“金融扶貧惠農工程”,在金融的支援下該州農牧民每人平均收入有了提升,但當地地方官員也坦承,目前離實現區域性全面脫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截至目前,該州仍然還沒有一公里高速公路和一寸鐵路,111個鄉不通柏油路,450個村不通公路,部分偏遠鄉村不通電,相當一部分鄉村還處於封閉、半封閉和自給、半自給的狀態,增收難問題仍十分嚴重。

  路徑 運用多項改革工具實現小康

  重慶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在金融扶貧方面的嘗試只是全國各地採取多種改革工具促貧困人口增收的一個縮影。據韓長賦介紹,中央近年來動員各方力量,採取定點扶貧、對口扶貧、精準扶貧、産業扶貧等政策措施,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韓長賦認為,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短腿在農業,短板在農村,難點在農民,特別是還沒有脫貧的農民,所以農業農村發展任務仍很艱巨。無論如何,農民增收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中心目標。“十三五”要實現農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使農民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貧困人口同步實現小康。

  記者通過梳理中央已發佈的多個農村改革方案和意見發現,“十三五”期間,為了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進一步完善農村多種所有制經濟,政府將要研究制定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産權制度等十余項改革意見。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十三五”期間還將繼續深化。據悉,在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方面,政府將抓緊修訂《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適時就第二輪承包期滿後耕地延包辦法、新承包期限等內容提出具體方案;集體土地方面,在基本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工作。

  與此同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關於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其重點在於明確集體産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時,還將分類推進集體資産確權到戶以及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求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折股量化到每位集體組織成員身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