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走出國門 開啟大航海時代
- 發佈時間:2015-10-26 16:05:37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王斌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十二五”時期,隨著“走出去”戰略大力實施,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機遇下加快佈局,對外投資提速增效。2014年,中國完成從“産品輸出國”到“資本輸出國”的轉變。回望“十二五”,在改革紅利和企業精準發力下,中國對外投資量質齊升,登上國際舞臺的中國資本碩果纍纍,全面開啟 “大航海時代”。
中國資本出門,開啟大航海時代
2014年10月,中國當月投資的帳單上顯示:吸引外資金額85.3億美元,對外投資69.2億美元,差額進一步縮小。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當時明確預測,中國成為凈資本輸出國只是“時間問題”。
2014年全年中國對外投資金額突破1231億美元,世界排名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雙向投資接近平衡,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全年對外規模在1400億美元,高於吸引外資200億美元。標誌著我國從輸出産品向輸出資本轉變。
這樣的轉變意味著什麼?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指出,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資本在全球市場配置資源、開放競爭將成為新常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將更平衡、更成熟。
張建平:中國現在的每人平均GDP已經接近7000美元,我們的外匯儲備也接近4萬億美元,在中國的外貿還保持盈餘的狀態下,加大對外投資,有利於我們平衡國際收支,有利於中國宏觀經濟調控,化解過剩産能,在全球優化配置資源。
數據顯示,眼下“走出去”主體更趨多樣、覆蓋範圍也更加廣泛: 2014年,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547.26億美元,同比增長50.3%,首次超過央業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涵蓋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大類。
民營企業的數量佔四成,且增幅最高。2011年“出海”的寧波獅丹努集團這幾年規模不斷擴大。
副總經理徐建昌介紹:在柬埔寨1000人馬上增加到3000人,緬甸也在籌建了,也馬上要變成1000人,越南,我們又圈了200多畝土地,要辦布料基地和成衣基地。
從2002年加入WTO到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額12年裏增長了將近40倍。殊不知,中國資本一路“摸爬滾打”從零到一,期間歷經波折,最著名的要數“三一重工狀告奧巴馬”事件。
2012年3月,三一重工下屬子公司羅爾斯,收購了美國俄勒岡州海軍軍事基地附近的4座風力發電廠項目,但在後續施工中卻被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總統令叫停——原因是“涉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這也是1990年後的22年裏首次由美國總統出面,叫停外資收購的案例。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當時直言,這是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中遭遇的強權暴力。
向文波:我們這個項目從別人手裏買來的,在此之前別人在這裡面已經安裝了風機。第二,人家説我們影響國家安全我們搬遷,我們同意搬遷,但是我們希望得到有一些補償。別人不同意我們建,我們説可以,我們轉讓給別人,甚至轉讓給美國人,美國政府也説不行,你不但不能轉讓,中國人還不能進去,你的財産還不能搬走。
三一重工隨即決定,起訴美國外資委員會和總統奧巴馬,官司打了兩年,最終三一重工用法律捍衛了權益,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勝訴白宮的中資企業。
最後一分錢,不好賺,不能賺,不要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指出:中國資本積極“走出去”,要面對幾道坎:首先是政治風險,如由於地緣政治和法律體系帶來的不確定性。
其次是市場風險和文化風險,如中國對落後國家投資中,因當地的環保建設理念不同,導致水電站、礦山等開發遭遇當地百姓、NGO組織抵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提醒,中國企業“走出去”仍需加強共贏意識,讓上下游企業和當地百姓獲益,不賺“最後一分錢”。
隆國強:中國人很勤奮,大小企業甚至個體,一週七天不休息,勤奮賺錢有問題嗎?大家要記住,出去後不要去賺“最後一分錢”,要留有餘地。
走了12·5,喜迎13·5
眼下,十二五即將完美收官,十三五規劃正揚帆起航。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一頭連著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連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同時,2014年10月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還明確了”簡化程式、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方向,中國資本出海大門更加開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指出,眼下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仍處於于價值鏈的中低端,提升産業鏈地位要“雙管齊下”,一方面在跨國公司參與的經濟中不斷學習,向上游延伸;一方面要利用區域合作,在對外投資中合理調整産業佈局。
趙晉平:日本在80年代就這麼做。加強創新的同時,把大量失去競爭力的産業轉移到東亞很多國家。通過産業鏈延伸,形成區域生産網路,提升了日本在全球的價值鏈地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指出,引導一帶一路,中國應夯實基礎,既要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自貿區網路,同時引導傳統産業調整佈局,加強跨境金融服務能力。也應看到,在“走出去”的實踐中,各國在資訊意識、經濟基礎等方面存在差別,步調不一致,會適得其反。他認為,一帶一路應“先造勢、謀共識、後用力”。政府推動,先虛後實,因勢利導。
劉尚希:比如東北建一所橋,我們説到做到立刻搞好了,俄羅斯那邊沒開工呢,還再討論,這不是白搭嗎?在緬甸,搞項目也有類似問題。國際戰略的實施,很難用國內理念和改革辦法推動。國際戰略怎麼實施?一句話“用勢,後用力”,順勢而為。不能一開始就謀利,拿別人就嚇怕了。造勢最關鍵的是,就是利益風險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