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十二五收官看對外開放:構建新格局 改革步伐加快

  • 發佈時間:2015-10-26 11:45:52  來源:中國網  作者:卞永祖  責任編輯:王斌

  回顧“十二五”,世界經濟始終處於低增長的新“平庸期”,有的國家還陷入了經濟停滯,世界經濟總體需求不足,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面對新情況,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策略,打造全新的開放格局,不但力度越來越大,水準也越來越高,可以説,經過這五年的發展,我國對外開放已經跨入新時代。

  這五年,對外開放的最大的特色就是謀大局,開新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就是這種戰略思維的體現。“一帶一路”把最具活力的東亞國家,與老牌發達區域歐洲連接起來,中間橫跨資源豐富的中亞地區,覆蓋60多個國家和44億人口,這可以説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設想之一。

  “一帶一路”體現了我國構建全新對外開放格局的思想。開放以來,中國借助全球化的機會,承接了大量從發達國家轉移的製造業,迅速成為世界“製造工廠”,沿海地區利用區位優勢發展明顯快於西部地區。隨著發達經濟體先後限于金融危機,這種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面臨很大挑戰。“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體現我國對外開放由優先面向海洋到面向海洋陸地並重、由依靠吸引外資到“走出去”並重、由依靠發達國家市場到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轉變。這種轉變,不僅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上升的表現,也有西部周邊國家迫切搭乘中國經濟發展快車的需要,反應了世界經濟新形勢下的變化。

  這種全新思維的轉變,帶來的是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貿易競爭力的增強。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等原因,我國進口下降14.6%,但是出口僅僅微降0.9%,根據WTO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全球出口值同比下降10.9%,較上半年繼續回落0.3個百分點,我國出口占全球的比例進一步上升。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正成為中國外貿新亮點。據初步測算,前三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值約為4.5萬億元,超過同期外貿總值的四分之一,大大好于同期出口的整體情況。

  這種全新思維的變化也促使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通過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投資辦廠,完善在全球産業鏈的整體佈局,提高在全球的競爭力。企業加快走出去帶動了對外投資增加,從2011年以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逐年快速上升,2013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2014年我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首次實現基本持平,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非金融行業對外投資增長16.5%,中國正在由資本輸入國轉變為資本輸出國。

  實體經濟離不開金融行業的支援,同樣,中國在金融領域的開放也在大踏步前進,首先表現在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跨越式發展。截至2015年9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3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約3.1萬億元,同時還與1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

  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規模穩步上升。2011全年我國辦理的經常項目下人民幣業務結算金額2.58萬億元,今年1月至8月,經常項目人民幣收付金額已達4.74萬億元,同比增長12%,是2011年全年的1.84倍。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發佈的數據,今年8月,人民幣首次超越日元,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佔全球支付市場的份額達到2.79%,是3年前這一數字3.3倍。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中國金融業正構建全新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資本市場正加速雙向開放,我國進一步擴大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主體資格,增加投資額度。“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運作,拓寬了境內居民的投資渠道,也使得境外投資者可以投資國內股市,促進了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和健康發展。在上月21日第七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上,中英雙方同意就 “滬倫通”展可行性研究。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繼續穩步推進中。

  中國加快同不同國家簽署雙邊自貿協定,是我國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的又一體現。2014年7月,中國瑞士自貿協定正式生效。今年6月,中國也分別與澳大利亞和南韓簽署了雙邊貿易協定,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也加入到了我國的自貿“朋友圈”中。我國正通過簽署高層次的雙邊自貿協定,實現互利共贏,推動經濟的全球化,同時也會倒逼我國加快改革,促進國內的産業升級。

  同時,國內改革步伐加快,以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上海自貿試驗區首先施行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並在貿易便利化、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有益嘗試。今年4月,自貿區進一步擴展到了廣東、天津、福建。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決定從2018年起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的實行將有利於打破市場的人為割據,對市場化改革、深化自由貿易區、加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和亞太自貿區建設等方面都具有“正溢出”效應。

  這五年,我國站在全球的角度,不斷優化對外開放戰略,管理機制更加健全,雖然世界經濟依舊低迷,但我國經濟的整體實力卻得以快速提升,這離不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規劃和建設。展望未來五年,中國也一定會在更加開放的全球經濟中佔據更高的位置。(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