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央行放量逆回購1200億 10月資金面平穩偏松可期

  • 發佈時間:2015-10-09 08:51: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張勤峰  責任編輯:李春暉

  8日,央行放量開展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恢復公開市場資金凈投放。市場人士指出,或因節後機構集中還款,資金供給尚無明顯改善,貨幣市場流動性呈現緊平衡格局,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展現積極干預姿態,提振市場信心。從月內來看,外匯佔款低迷與企業繳稅等因素,致流動性並非全無隱憂,但資金流出的壓力在減輕,加上央行積極調控,資金面總體保持平穩偏松可期。

  逆回購縮時提量

  公告顯示,央行8日上午開展了逆回購操作,期限7天,交易量1200億元,中標利率持穩于2.35%。與國慶長假前最後一次操作相比,此次逆回購期限由14天重新縮窄為7天,交易量則增加800億元。據公開數據,8日有8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到期,因此央行此舉實現資金凈投放400億元;本週若無其他操作,全周央行公開市場也將因此凈投放400億元。

  8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存款類機構行情),1個月以內各期限回購利率整體走低,其中隔夜利率回落11bp至1.88%,指標7天回購利率也微降1bp至2.36%,較長期限的1個月回購利率跌約7bp至3.01%。不過,隔夜資金利率明顯下行,可能與該期限跨季跨節功能消失有關。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因隔夜資金實際可跨季跨節,加權利率水準曾單日跳漲10bp,而與9月29日全天加權利率相比,昨日隔夜利率也僅回落1bp。事實上,市場人士表示,昨日資金面並未較長假前有進一步改善,隔夜資金供給甚至時而偏緊,大行資金有借有出,流動性總體呈現緊平衡狀態。

  有交易員認為,長假後短期流動性緊平衡,可能與機構集中償還長假前借入資金有關,另外,外匯儲備數據連續減少,也多少影響市場流動性預期。央行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5141.20億美元,較8月末減少432.61億美元,已連續五個月減少。外儲儲備繼續下降,或暗示9月央行外匯佔款數據仍不樂觀,因提供外匯流動性,央行可能仍在9月份被動回籠了較多的基礎貨幣。

  市場人士同時指出,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資金,展現了積極干預的姿態,有助提振市場信心,穩定流動性預期。與此同時,長假後,機構資金需求重新向隔夜等短期限集中,因此央行再度調整了逆回購操作期限,順應了市場需求。

  資金面以穩為主

  分析人士指出,外匯佔款低迷乃至連續減少,加上資産配置的自然消耗,使得當前金融機構超儲率較上半年已有較明顯下滑,決定了銀行體系流動性難恢復到4、5月份極度寬鬆的狀態。同時,下半年季節性影響因素增多,也增加了流動性波動的潛在風險。就10月份而言,企業繳稅的影響值得關注。

  季度首月,企業按例需繳納上季度所得稅,當月財政存款凈增量一般較多。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4年,當年10月份的新增財政存款分別達4806億元、6284億元、6837億元,基本是全年財政存款增長的高峰期。因國慶長假因素,相應的稅款徵期會有所後延,屆時可能會對本月中下旬的銀行體系流動性造成一定影響。

  分析人士指出,10月份流動性並非全無隱憂,但總體保持平穩偏松狀態仍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外儲數據變動顯示資金外流在放緩。9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結束快速貶值,轉為雙向波動,近期因美元走軟還有所升值,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逐漸趨緩,資金外流壓力也可能隨之有所減輕。事實上,雖然外儲數據連續五個月下降,但9月份的下降規模明顯少於8月份。另一方面,央行積極干預助力流動性保持穩中偏松。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是影響貨幣市場流動性及預期的最重要變數,當前央行維持流動性合理寬裕的態度明確,這是中短期流動性的最有利因素。

  從歷史上看,儘管財政存款增長較多,但或許因為季末效應消褪的緣故,10月份資金價格水準多低於9月份,尤其是在貨幣政策偏松的時期。雖然監管考核等調整後,季末效應在減弱,流動性的季節性波動在趨緩,9月底資金面並不十分緊張,因而對10月初的改善程度也不宜過度樂觀,但總體上來看,10月份貨幣市場資金面保持平穩偏松可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