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國企改革意見已經中央審議通過 分類改革受期待

  • 發佈時間:2015-09-08 07:19:0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汪時鋒  責任編輯:王斌

  國企改革既牽一髮而動全身,又關乎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如何改,一直眾説紛紜,難有定論,但再硬的“骨頭”也得啃。

  外界期盼已久的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終於要來了。昨日,國務院國資委有關人士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已經中央審議通過,近期將正式對外公佈。

  其實,2013年年末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就為新一輪國企改革劃定了重點任務。

  今年7月,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指出,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

  對於國企改革《意見》,外界期待和關注的焦點很多,比如國企分類改革如何落實,如何在國企中體現黨的領導及建設,國企做大、做強、做優的路徑是什麼等話題,都備受關注。

  分類改革如何落實備受關注

  上海天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對表示,在諸多改革舉措中,市場和國資系統對於《決定》所提出的分類改革期盼已久,也最為關注,因為分類改革不僅是其他各項改革的前提,也會成為本輪國資改革相對以往的一大創新。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在功能定位上一直留有模糊地帶,國企發展究竟是以利潤訴求為重,還是以公共利益為重,沒有明確劃分,採用同一監管評價標準,指導不同國企改革發展,其適用性如何,往往引發爭論。

  《決定》在2013年提出,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給未來的改革開啟了新方向。

  在祝波善看來,説分類改革是前提,是因為只有分好類,才能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特點,實施不同的改革、發展、監管、定責、考核的方案,劃定不同的保值增值和股權多元化目標,給予不同的服務國家戰略、完善市場經濟的任務。

  祝波善表示,即便是企業內部薪酬管理的問題,分類監管的思維,也有助於建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類的管理制度,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製度。

  秉承《決定》的精神,地方在制定各自國資改革意見的時候已經將分類改革的思路逐層落實。

  最早出臺地方國企改革意見的上海,將國企分為競爭類企業、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三種,這也是北京、甘肅、湖北等省份的分法。

  有一些地區參考了中央層面對國企改革的一些建議,如黑龍江就將國企分為商業類、公益類,其中商業類企業細分為商業一類、商業二類。

  還有像寧夏回族自治區,就將國企分為公益類、營利類、功能類三種類型。

  總體而言,地方以商業類和公益類作為國企分類監管的劃分依據已成為主流。

  祝波善還補充説,做好分類監管,也有利於針對不同行業特點實現《決定》所提出的“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的精神,這對於電網、石油、電信和資源類等行業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加強黨的建設應成為重點任務

  在《意見》編寫出臺的這兩年,中央對於國企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祝波善估計,這些新要求可能也會被《意見》吸收,特別是加強黨的建設,將是未來國企發展的重點任務。

  今年6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其中,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産監督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的意見》兩大涉及國企的文件。

  記者注意到,會議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並提出了黨的建設同國企改革、黨的組織和工作機構的同步設置對接,“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工作對接,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得到體現和加強”。

  特別在對接任務上,會議還提出,“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

  祝波善估計,這可能意味著未來在《公司法》的修訂中要進一步明確黨組織的法定地位。

  而針對國有資産流失,《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産監督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的意見》所提到的,“強化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和審計、紀檢巡視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加快形成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國有資産監督體系”,可能也為此次《意見》在強化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監督機制上提供參考。

  國企未來發展要做強、做優、做大

  《意見》即將出臺,也意味著國企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

  但從今年1~7月國企經營數據來看,國有企業仍面臨很大的可持續發展阻力。數據顯示,1~7月國有企業利潤降幅達到2.3%,比1~6月同比降幅略有擴大。

  同時,地方國有企業利潤增速放緩,1~7月同比增長3.6%,比1~6月增速回落4.6個百分點。鋼鐵、煤炭行業由盈轉虧,有色行業繼續虧損。

  當前,國企的發展已引起最高層關注。《人民日報》在7月份曾提到,習近平總書記40多天內四次對國企改革“發聲”,足見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及高層的高度重視。

  未來國企怎麼走?6月5日中央深改組會議提出的方向是:“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在做好國企自身發展的同時,《決定》曾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

  在做強、做優、做大的道路上,加快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雙向進入、雙向融合或許也是改革的方向之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