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淘寶要查許可證 “農家秘制”食品沒得玩

  • 發佈時間:2015-08-20 14:41: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將從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新法中要求網路食品生産經營者必須持照經營(農産品除外),同時平臺負有審核經營者證照的責任。記者獲悉,日前已經有電商平臺(淘寶)行動起來,要求賣家出具齊全的三證(開店主體人、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按照營業執照上的經營範圍進行準入申請。9月底前賣家若仍未辦理準入,則將被強制下架。記者調查發現,這樣一來不少“農家秘制”的食品將沒得玩了。

  未進行準入認證 9月底將被下架

  《食品安全法》的新規尚未開始實施,淘寶網就已經開始對主營食品類目的賣家念起了“緊箍咒”。日前,淘寶網將為三證(開店主體人、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不一致,且在一年中持續主營食品類目的賣家,開放變更過戶入口。

  記者了解到,三證不一致的賣家需要準備如下材料:1)原認證人半身照(原認證人指店舖註冊主體人);2)營業執照照片;3)企業支付寶賬號:該支付寶賬戶必須存在,且已通過支付寶企業認證,未綁定淘寶賬戶,同時其關聯賬戶綁定的淘寶賬戶必須沒有在淘寶集市開店。在申請變更過戶前,淘寶賣家需完成16項條件檢查,未通過檢查的賣家無法進行過戶。據悉,變更過戶有30天公示期。

  根據新“食安法”規定,食品包含9個一級類目,食品生産經營者需持照經營(農産品除外),同時平臺附有審核經營者證照的責任。因此,淘寶賣家需根據自己的食品流通許可證中經營的範圍,準確地進行準入申請,如經營多個類型可多次進行提交準入。

  淘寶網將從8月底開始對未進行準入認證賣家的預包裝食品進行處理,9月底開始下架未獲准入賣家的預包裝食品。

  自製食品:

  以後恐怕沒得玩了

  記者發現,由於淘寶平臺上賣家數量眾多,若要實行“一刀切”的證照准入制度,則不少主打“自製食品”的賣家將沒得玩了。

  昨日,記者登錄淘寶網進行搜索,發現僅“自製食品”四個關鍵字就出來2617個結果,如豆腐乳、零食、堅果、調味品、水産品、肉類等,而“綠色、有機、天然、環保”則是這些自製食品網店最響亮的招牌。

  在一家名為“鄉巴佬”的初級農副産品網店,記者看到,該店內售賣的梅菜幹、筍幹、番薯乾等原材料均産自自家田園,晾曬過程也是自家人親手製作,沒有經過任何的食品安全許可和檢測。“我們包裝使用的是自封袋,快遞的時候再加一個紙箱,沒什麼問題的。”店主表示,就連包裝袋都是自己買的白色塑膠密封袋。

  店老闆告訴記者,按照該平臺(淘寶網)此前的賣家規則,對於預包裝食品,賣家必須填寫食品生産許可證編號(即QS),還需要上傳食品標簽圖,否則食品將無法上架。這對清退“三無食品”能起到一定作用。

  面對“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規定,這類賣家又要何去何從?一位淘寶店主告訴記者,這樣“恐怕以後沒得玩”。賣家小何也告訴記者,“曾經想過開個實體店做批發生意,但是要辦理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等證件,再加上租金,並且還要人手打理,不如在網店上售賣。如果現在開網店也要營業執照的話,估計就只能做線下的批發生意了。”他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實體店的監管體系中,有包裝的食品屬於生産加工範圍,應有食品生産許可證,也就是質監部門核發的QS證。而銷售食品的店舖,則應有食品流通許可證。顯然,和小何一樣,電商平臺上的眾多食品賣家,並無任何部門頒發的證件。而他們要取得QS證或者食品流通許可證,必須在生産場地、生産規模、管理模式等方面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成本上的投入太大,這也註定他們較難轉成正規軍。

  外賣平臺:

  公佈證照資訊 購買食品安全保險

  “消費者使用美團外賣,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通過線上等方式提交醫療證明等相關材料後,即可獲得眾安保險的賠付。”面對已經公佈的“緊箍咒”,正在大幅圈地擴張的O2O外賣平臺已經行動起來。記者從美團外賣了解到,該公司攜手保險公司為美團外賣的線上商家提供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記者看到,參加保險的商家會在頁面上顯示“保”字樣,表示已經參與了保險賠付活動。

  負責該保險的産品經理介紹:“引入網際網路保險為消費者提供保障,簡便可行,也讓消費者更有安全感。長期來看,從這一環回溯、倒逼上游各個環節加強食品安全生産,在各個環節網際網路化、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大趨勢下,食品安全問題是可以部分解決的。”

  除了購買保險之外,“餓了麼”、“美團”、“百度”等幾家線上外賣訂餐平臺還加強了對入駐商家的證照審核,記者發現部分無證照餐飲商家已經處於歇業狀態。

  記者登錄“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平臺發現,一些商家已經在餐飲網店頁面的“商家詳情”位置公示營業執照、餐飲經營許可證等證照資訊。按照指示位置,記者隨即走訪了位於西門口地鐵口、東山口和小北附近的數家餐飲店,發現上述店舖均有工商登記營業執照和食安部門頒發的安全證書。

  微商平臺:

  僅對加V公眾號進行認證

  隨著微商的興起,攻佔朋友圈的除了面膜之外,還有眾多的“私房秘制”美食。秘制滷菜、私房烘焙、祖傳招牌菜……只要你加對方微信、線上支付,美食就會送到府。

  市民王女士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每日推介私房秘制美食,從臘腸到蛋糕,甚至菜肴的半成品,只要通過微信下單,就可同城收貨,然後完成交易。自己在廚房做的菜品怎樣保證安全和衛生?對此,王女士表示,“來諮詢的一般都是通過朋友介紹的客戶或者回頭客,出品完全是自己憑良心做,要説監管,還真沒有。”

  上月初,市民小侯為過生日的朋友特意在微信上訂購了一款私房秘制千層榴蓮蛋糕,本想表示心意,誰知兩人吃完後第二天便拉了肚子,這讓她再也不敢相信朋友圈內的“私房美食”。

  記者從微信認證處了解到,加V的商家都是完成了微信認證的,騰訊對微信公眾賬號申請主體進行主體合法性審核及相關權利資質的審核。打開一家加了V的公眾號,記者看到,該企業的全稱、工商執照註冊號碼、經營單位、企業類型、企業成立時間、營業期限等均可查到。

  而對於沒有經過V認證的個人公眾號,微信暫時沒有監管措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