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黨報頭條罕見把脈中國經濟 五問五答展現光明前景

  • 發佈時間:2015-05-26 20:20:5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萬鵬  責任編輯:王斌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走勢備受國內外關注,特別是對於當前經濟運作中的新趨向、新情況、新問題,海內外媒體和經濟學界有各種分析。昨日,《人民日報》頭版罕見地刊發題為《正視困難 保持定力 前景光明——本報獨家專訪權威人士,解析當前我國經濟大勢》的重頭文章,並在二版以訪談稿的形式圍繞“五問中國經濟”採訪了沒有具體署名的“權威人士”。文章指出,要用歷史的眼光分析經濟形勢,堅持短、中、長期結合。我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韌性大,制度優越性明顯。只要把握好,就出不了大問題。人民群眾能夠對當前增長態勢充分理解,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底氣。我們既要看到光明的前景,又要正視眼下的困難。

  該篇報道發佈後引起強烈反響,200余家全國主要網站轉載了此文,《重慶日報》等紙媒也進行了轉載。截止26日14:30,該文百度搜索相關資訊14.7萬餘條。有媒體人士分析,此篇報道提出了問題,總結了成績,揭示了困難,給出了對策,並對前景充滿信心,實際是在向外界傳達中共中央對經濟大勢的分析與判斷。有媒體認為,官方如此系統全面地闡述對經濟基本面和走勢的判斷較為少見,對市場研判有著重要的風向標作用。

  一問“經濟增長速度回落”:

  既有“面子”又有“裏子”,對增長態勢充分理解是發展的最大底氣

  文章指出,增速回落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徵,但這是一個讓人“不難受”的速度,既有“面子”又有“裏子”。總的看,今年以來的經濟增速符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預期目標,經濟運作在意料之中,仍處合理區間。權威人士分析認為,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短週期看可能是嚴峻的,需要認真對待,但從更長週期看,又是不可避免的階段性現象。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儲蓄率和最大的宏觀經濟政策空間,經濟韌性大,制度優越性明顯。只要把握好,就出不了大問題。他指出,經濟增長説到底是為了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有活幹,有錢掙”,人民群眾能夠對當前增長態勢充分理解,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底氣。

  二問“經濟運作走勢分化”:

  “幾家歡樂幾家愁”,不必太糾結于一兩個百分點的起落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運作走勢分化,文章指出,“幾家歡樂幾家愁”,本質上是結構調整正逐步深化。綜合看,凡是主動適應新常態,注重調整結構、需求分析、創新驅動和品質效益的,努力走向産業中高端的,發展勢頭都不錯;反之,壓力都比較大。權威人士分析,全球供求格局變化了,國內又進入“三期疊加”階段,調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須的,調整必然帶來分化。他指出,這麼多年來,我國經濟就是在一次次闖關奪隘中發展壯大的,一年有一年的問題,不可能都一馬平川、一帆風順。經濟發展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我們要扭住調結構不放鬆,不必太糾結于一兩個百分點的起落,更不能以焦慮心態穩增長,結果事與願違。

  三問“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重視應對下行壓力但不必驚慌失措,走出困境歸根到底要靠創新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怎麼辦?權威人士説,要高度重視應對下行壓力,但也不必驚慌失措。宏觀政策要穩字當頭,並注重“三個結合”。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投資本身有可持續性,解決好投什麼、錢從哪來的問題。消費對經濟增長具有基礎性作用,適當調工資、增收入、完善社保制度都是必須的,同時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有針對性地挖掘消費潛力。總需求收縮的局面短期內很難改變,靠熬是熬不過去的,靠刺激也不可能完全克服。走出困境,化危為機,歸根到底要靠創新,靠轉方式調結構。

  四問“經濟運作風險防控”:

  把握好穩增長和控風險的平衡,局部的風險該釋放的要及時釋放

  圍繞“經濟運作風險防控”這一話題,文章指出,從一定意義上説,防風險就是穩增長。當前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仍要引起高度警惕。實現今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須把握好穩增長和控風險的平衡,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權威人士分析認為,風險防控對於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從一定意義上説,防風險就是穩增長。不出風險,經濟就能保持穩定增長。從微觀看,局部的風險該釋放的也要及時釋放,打破剛性兌付,反而有利於降低長期和全局風險。

  五問“宏觀調控著力點”:

  把握好分寸是宏觀調控的關鍵,防止經濟增速滑出底線

  對於未來中國宏觀調控的著力點在哪,文章指出,把握好分寸,是宏觀調控的關鍵,既不過頭,也避免不及。在加大力度穩增長的同時,要堅定不移調結構、防風險、化解過剩産能、治理生態環境、努力改善民生,正確處理好這幾者之間的關係。如果採取大規模強刺激和拼投資等老辦法,可能會積累新的矛盾,使包袱越背越重。權威人士認為,既要加大力度穩增長,又要堅定不移調結構、防風險、化解過剩産能、治理生態環境、努力改善民生,正確處理好這幾者之間的關係。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增速滑出底線。

  文章最後強調,當前社會心理預期處於敏感階段,明確的政策信號是穩預期的關鍵。要堅持“三個不變”:中央堅持國有企業改革方向沒有變,保護民營企業産權方針沒有變,堅持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政策也沒有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