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財政部否認中國版QE 分析認為將實施定向刺激政策

  • 發佈時間:2015-03-12 08:03: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經濟增速放緩,轉型壓力加大,市場對政府推出刺激政策、投資拉動經濟的期待再度高漲。3月10日晚間,一則“中國將出臺10萬億元QE計劃”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該消息稱,中國將全面置換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由央行再貸款埋單。不過,昨日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否認了中國將推出“中國版QE”的市場傳言。

  官方否認:中國版QE是不實之詞

  朱光耀表示,中國版QE是不實之詞。“地方債務置換是在國務院對地方債批准規模之下、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契約行為。”

  此前有市場傳聞,中國版QE即將出臺。中國實施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旋轉門”計劃,用國家授權的低息地方債置換銀行體系和市場內高息地方債務。消息同時指出,中國版QE推出箭在弦上,預計將有10萬億元的規模。財政部已經批復了3萬億元的存量債務置換,預計置換方式最終將會是央行認購,類似于美聯儲的量化寬鬆(QE)。

  傳言來自於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此前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他當時表示,“對於地方債務危機必須開前門、堵後門,同時還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所謂開前門,指的是賦予地方政府發債許可權,根據2015年預算草案,今年地方政府可發行債券6000億元。所謂堵後門,指的則是逐步消化解決存量債務。

  3月9日財政部表示,已下達1萬億元地方存量債務置換債券額度,允許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債務轉換成地方政府債券,以降低利息負擔。這也引發了市場的過分解讀。

  專家解讀:全面QE可能性較小

  事實上,地方政府申請債券置換一事早在去年9月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文件中,決策層便已對如何處理存量債務有過明確部署,即地方政府可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必要時甚至可以處置政府資産以償還債務。

  在分析人士看來,財政部下達的1萬億元地方存量債務置換債券額度是為了落實早前處理存量債務的政策要求。對於政府推出大劑量QE的可能性,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管清友認為,大規模QE推出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未來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為了逐步打破剛性兌付,因此不僅不會有中國版QE,甚至會開啟有限違約模式;其次,從現有法理和貨幣政策基調來看,資金面偏緊的情況下不會突然跳向QE。

  此外,美國等經濟體推出QE的背景是在經濟衰退亟待提振、名義利率已經降至零或接近零的水準,進一步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已經失效的前提下不得已才推出的。目前我國基準貸款利率為5.35%,同時經濟增速超過7%,不存在陷入長期衰退的壓力,沒有必要推出大劑量QE政策。

  瑞穗證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10萬億元QE計劃難以自圓其説,也有聳人聽聞的意味。央行出手購買地方政府債務在目前法律框架下是不允許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在我國不會出現債務危機、且財政空間較大的前提下,由央行出手QE的判斷沒有道理。若真要實現投放基礎貨幣的目的,由央行降準也明顯更加符合情理。

  市場前瞻:將實施定向刺激政策

  近日來,官方公佈的工業生産、固定投資以及零售銷售數據全線低迷,使得全年經濟增速面臨更多考驗。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貫徹政府工作報告的安排,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重點支援薄弱環節。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指出,中國面臨的問題是結構性和體制性的,不是週期性的,需要改革突破困局,而不是簡單地放水QE或大規模財政刺激能夠解決的。對於市場上流行的部分觀點,比如一味要求大規模放水、簡單粗暴地降息降準,或僅靠中性偏緊貨幣政策調結構等等,顯然不是當前中國形勢所需要的。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實體經濟數據的疲軟意味著央行早前推出的寬鬆貨幣政策效果有限。此外,積極的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支援作用也小于預期。他認為,政府在“兩會”後將加快基礎設施投資,未來還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甚至推出“定向微刺激”來遏制經濟下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