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中國經濟四季度有望明顯回暖

  • 發佈時間:2014-10-15 07:4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俊嶺  責任編輯:王斌

  日前,海關總署發佈了2014年前3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前3季度外貿形勢的逐季好轉引起了海內外對中國第四季度經濟走勢的廣泛關注。專家指出,隨著一系列措施的精準發力、節日需求的集中釋放以及人們信心的增強,中國經濟四季度的表現值得期待。

  1 年內低點或已越過

  2014年已過去3/4,隨著近期經濟數據的密集發佈,中國經濟全年走勢也日漸明朗。近日,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3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19.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數據表明,前3季度,我國一般貿易平穩增長,外資企業及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超過國有企業,中西部地區外貿發展勢頭強勁,外貿形勢逐季好轉。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措施讓外貿企業信心不斷增強、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復蘇回穩讓外需有所增強、通關改革紅利的釋放對外貿推進作用增強,這“三強”是外貿形勢好轉的主要原因。

  令人暖心的貿易數據背後,是中國經濟走出年內低谷的穩健腳步。“一個經濟體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經濟的不斷增長通常會維持較長一段時間。我國仍處於轉型的陣痛期,這期間經濟數據有一定波動在所難免。隨著中央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一系列措施的精準發力,目前從外貿、內需、就業等情況綜合來看,可以説中國經濟已經越過了年內的低點。”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品安對本報記者説。

  2 四季度將會溫和走高

  最後一季度中國經濟將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專家普遍認為,在經歷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低點之後,第四季度經濟繼續回暖將是大概率事件。

  劉品安分析,從消費上看,通常四季度因臨近年關,節假日因素將促使國內外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內需、出口形勢都有望進一步向好;從投資上看,在“一帶一路”、城鎮化等戰略的帶動下,基礎設施建設將繼續保持良性發展態勢,發揮經濟“穩定器”的作用。“我國整體産業結構調整已經有兩三年了,部分發達省份開始得更早,有些調整甚至已經進入了收穫期,中國經濟正在形成一個更好的産業基礎。這不僅有助於四季度經濟,更為明年經濟的好勢頭營造了大環境。”劉品安説。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鐵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政府釋放改革紅利的舉措和海內外經濟參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等亦是判斷經濟走向時不可忽視的因素。“客觀地講,今年政府出臺了很多像‘簡政放權’、‘減免創業者稅負’這樣實實在在的措施,以激發市場活力。這些改革措施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在二三季度可能並不顯著,但在四季度可能就會逐漸表現出來。”張鐵剛表示,即將在四季度召開的APEC會議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也將提升人們對中國經濟的預期與信心,從而有利於經濟溫和走高。

  3 方向和品質高於速度

  從粗放到集約,從低端到高端,從重視增長速度到重視發展品質,中國這艘經濟巨輪牢牢地把握著自己的“最優航向”。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還有很大空間,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放眼未來,“高品質”註定將取代“高增速”,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一特徵。

  “儘管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很大,但我們還要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在産業結構比重、每人平均GDP及購買力水準等反映發展品質的指標上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劉品安説,這就需要我們堅持品質發展高於速度發展的理念,只要在經濟品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再保持合理增速,就能形成一個螺旋向上的良性迴圈。

  張鐵剛進一步分析認為,隨著多年經濟增長帶來的巨大財富積累,中國社會對於經濟增速的敏感度正在逐漸下降。“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恢復性增長階段,中國經濟的總量小、較為脆弱,全社會對增速下降的承受力自然較低。而現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中國正進入一個常態增長時期,老百姓更關注就業、收入、物價、環境等與自身生活相關的資訊,全社會的聚焦點也就會逐漸轉向經濟增長品質和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上來。”張鐵剛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