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經濟新常態"漸濃" 外資機構稱保定力好過強刺激

  • 發佈時間:2014-09-20 08: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彭大偉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中國官方近日公佈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指標普遍走低,引發外界對中國宏觀政策將轉向的揣測。

  不過,多位外資金融機構經濟學家19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當前形勢下,通過改革提升經濟彈性,並保持政策定力,戒除對強刺激的依賴,有助於中國更好適應經濟“新常態”。

  以外貿數據為例,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價,8月份中國出口增長9.2%(同比,下同),進口卻下降2.4%。

  有外媒據此評論稱,8月份的貿易數據“幾乎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又一次遭遇坎坷的看法”,進口又現下滑“證實了中國國內經濟仍然不穩定”。

  對此,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指出,進口數字差不一定代表內需不好。他分析稱,7、8月份進口同比負增長,部分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如鐵礦石價格同比下跌就達36%。而按照數量計算,鐵礦石進口同比反而增長了8%。

  “買同樣多的東西,少付錢,不是壞事。”陸挺表示。

  對於增速放緩更為顯著的工業和房地産等數據,蘇格蘭皇家銀行大中華區與南韓經濟分析師邱小村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些不夠理想的數據的確意味著中國需要一些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表現。但她同時強調,“這並不一定得是強刺激”。

  針對“強刺激”的可能性,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已經表示,中國沒有依靠“強刺激”來推動經濟發展,而是依靠“強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他同時指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就業不降反增,主要是改革發了力。

  事實上,李克強近期已多次就此表態。8月2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他曾明確表示,“我們的貨幣政策一點沒變寬鬆,唯一的‘刺激’就是強力推進改革”。

  “李克強的講話表明,只要就業形勢相對保持良好,中國政府也許不會執著于GDP增長7.5%的目標。”邱小村同時指出,目前仍存在影子銀行等諸多風險的情況下,官方應慎用強刺激手段。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零售銀行研究與投資分析主管邱思甥則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實際上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彈性。如,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雖然下滑明顯,但下滑的程度低於房地産投資;又如,房地産投資約佔全部固定資産投資份額的20%,比過去最高時約佔50%已顯著下降,“這實際上反映出調結構在見效,只是不會太立竿見影”。

  下一步,對於“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如何“落子”,上述專家認為,需要有相當的定力來抵禦強刺激的“誘惑”。

  邱思甥認為,如果與日本當年經濟年增速驟降數個百分點相比,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速無疑是一種“軟著陸”,但政策層面應當避免的是“下猛藥”或“休克療法”,“對於經濟領域的問題,慢慢調養體質,用時間換取空間,應該是最合適的”。

  邱小村預計,隨著中國央行SLF(常備借貸便利)的推出,將減少近期在貨幣政策方面更大動作的可能性,接下來可能會推出支援基礎設施建設和樓市的措施。

  摩根士丹利亦在其最新研報中指出,央行近期的操作顯示,官方正在通過這種定向寬鬆來頂住全面降息或是全面降準的壓力。

  對於中國經濟的總體形勢,邱思甥表示出樂觀的判斷。他認為,如果從GDP增速是否會“跌破7%”、就業、系統性金融風險等三個指標來看中國經濟的風險和政策底線,就會發現實際上這三方面的問題都不存在,“所以不會有4萬億這樣的強刺激出現”。

  “過去我們太過依賴政府干預,現在正在逐步擺脫這種依賴,但需要時間。”邱思甥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