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官員稱財産公開是反腐關鍵 等政策公開是託詞

  • 發佈時間:2014-09-20 07:32: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盧美慧 李想  責任編輯:謝淩宇

  

范松青

  【官員自費出書談反腐】

  范松青: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任職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呼籲官員財産公開,出書借債五萬,有人勸其“低調些”

  - 對話人物

  范松青 當過記者、教過書,後在廣州市紀檢部門供職多年,現任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去年廣州市兩會上他提案呼籲,廣州應在全國率先試行公職人員家庭財産申報公開制度,引發廣泛關注。之後,他率先向媒體公開了家庭財産情況。

  - 對話動機

  9月初,范松青自費出版《我為反腐鼓與呼》一書,全書分上中下三冊,共130萬字,記錄了他對於反腐敗問題研究與思考,定價160元/套。

  出書花了十幾萬,其中還借了5萬塊。書中提及多位廣州市貪腐官員的案例,因害怕得罪人,家人、朋友和官場上的舊識,鮮有人支援他出版此書。

  范松青不理會,他對書中內容“非常有信心”,書出版後,他在微網志、微信上打起廣告,承諾“購書者一個月內,可無條件退書退款”。

  130萬字整理了20個月

  新京報:為什麼要出版這樣一套書?

  范松青:十八大之後,從中央到地方的反腐力度都是空前的。有感於現在反腐的形勢吧,就想把過去經歷的一些案例、思考匯集起來,就有寫書的想法。

  新京報:在紀檢部門工作讓你有了很多積累?

  范松青:1998年到2007年,我在紀委系統工作10年,長期接觸官員腐敗的問題和一些貪腐案件,我會隨時記錄。調任政協後,關注的領域也自然集中到官員腐敗、特別是官員財産公開上。

  新京報:整套書130萬字,花了多長時間整理籌備?

  范松青:開始整理是去年廣州市兩會之後,一直到9月初出版,大概20個月,夠生兩個孩子了。

  新京報:尚有公職在身,怎麼保證有精力“生孩子”?

  范松青:本職工作要做好,書的事只能下班之後做。每天晚上7點到12點是比較固定的,有時午飯後休息的一會兒也整理一些。

  我愛人因為這個事兒很生我的氣,這兩年她天天催我出去鍛鍊身體,畢竟快退休的人。但我幾乎天天守在電腦前,跟網癮少年一樣。

  新京報:為了出書還借了錢?

  范松青:跟親戚朋友借了五萬多點兒。

  新京報:費時費錢費精力,家人又不支援,為什麼非堅持出書呢?

  范松青:工作了大半輩子,想為自己留點什麼。更重要的在於,書中很多內容對今天的社會有意義。

  新京報:現在圖書市場不好,會不會擔心銷量?

  范松青:只印刷了兩千冊,也沒想著靠賣書掙錢。拿到這本書的人真正讀進去了,我就滿足了。

  昨天有個安徽的大學生打電話給我,他對我的書很感興趣,但他還是個學生,沒那麼多零用錢,問我能不能便宜點,我100塊就賣給他了。

  有人勸我“別白白得罪人”

  新京報:出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范松青:書中有10萬字的內容寫的是廣州市多位官員貪腐案例,包括廣州地鐵公司原總經理陳清泉、廣州市財政局原局長邵汝材等,他們中有的人已經服刑完畢,開始新生活了,現在出書説這事可能別人會有意見。

  因為這個,我愛人還有官場上的一些好朋友都不太願意我出這個書,這兩年聽到最多的就是“你出了書就不腐敗了?不要白白得罪人”之類的話。

  新京報:怎麼應對呢?

  范松青:沒什麼應對不應對的,我寫的都是真實的事,有據可查。而且這些人確實觸犯了法律,我覺得在書裏寫沒問題。

  新京報:説到反腐,可以分析引用的題材會有很多,可能有些案件涉及數額更巨大、內幕更驚人,為什麼還是選擇了周圍的例子?

  范松青:因為很多都是我親身經歷的,我在紀委那幾年,接觸到的都是第一手素材,當時的感受和思考是最真實最有説服力的,我覺得這樣才有可讀性。

  新京報:書中這些貪腐案例所涉及的人你都認識嗎?之前有過私交嗎?

  范松青:私交談不上,但都認識。再説官場本身就是個關係網,即使不認識,盤帶一下應該都知道對方。

  新京報:現在書出版了,有人找到你表達過不滿之類的嗎?

  范松青:這個倒沒有,估計知名度太小,人家不知道。

  新京報:有沒有想過,萬一人家看到了,説我已經接受完法律制裁開始新生活了,你幹嗎還要拿我説事兒,有人站在你面前説這些,你怎麼辦?

  范松青:我只能跟人説對不起了,但我也會跟對方解釋,分析這些案件,更多是想警示後人,沒什麼惡意。

  “官員財産公開是反腐關鍵”

  新京報:書中哪部分是你最看重的?

  范松青:整部書共有案件查辦剖析、官員財産公開、調研考察思考、理論研究時論、廉政課堂演講、紀檢監察隊伍六大篇。剛才説的主要是第一部分。哪一部分都看重,都是自己的心血。

  但我堅持認為,反腐最關鍵的還是官員財産公開這一塊。腐敗這麼氾濫,跟長期不公開有很大關係,不查全是孔繁森,一查全是王寶森,都是有了問題、敗露了才知道嚴重,這樣的反腐治標不治本。

  新京報:去年廣州市兩會後,你就為官員財産公開奔走,廣州開始了幾處試點,但目前好像都沒什麼動靜了。

  范松青:這些我在書中有提到,這就表明我們反腐、制度改革是多麼艱難和緩慢,阻力是什麼?既得利益。大家都悶著不作聲,能不動就不動。

  新京報:你曾對媒體率先公開自己的財産,是希望做個表率?

  范松青:我才多大一個官兒?表率也輪不到我。我就想告訴大家,呼籲官員財産公開,我心裏是有底氣的,身正不怕影子斜。

  去年廣州市兩會,因為我挑起來官員財産公開這個話題,當時很多領導都對記者説“只要中央有政策,我會公開的”。

  新京報:你覺得這只是一種託詞?

  范松青:當然,漂亮話誰不會説。我記得當時有記者問當時的廣州市副市長、增城市委書記曹鑒燎,他的回答也是“只要上面有政策,會第一時間公開”。

  結果呢,去年年底他被調查,初步查明,曹鑒燎利用職務收受他人錢物折合人民幣7000多萬元,另有2億多元的涉案金額檢察機關還在調查取證,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貪官。

  新京報:所以説官員財産公開是反腐敗鬥爭的“本”?

  范松青:官員財産公開至少應該成為必要的約束條件、基本的制度之一。我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一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作為官員,你若坦坦蕩蕩,何必怕公開?

  希望官員和民眾一樣支援我

  新京報:之前的採訪中你説還沒有公務員訂你的書?

  范松青:那是媒體報道之前,因為只有我微網志微信的廣告,影響力很小,只有四張訂單。前兩天媒體報道後,一下多了好幾十個單子,昨天電話基本沒斷,網上也不斷有人諮詢。廣州市文化市場執法總隊、市地稅局等單位的同志跟我諮詢訂書的事兒,我很高興。

  新京報:訂戶中普通市民多一些、官員少一些?

  范松青:從站出來説官員財産公開這個事兒,很多市民就很認可,一個清正廉潔的政府才是民眾所樂見的,另一方面,官員中有人對我談的這個有意見,因為影響到一些人的核心利益了。

  新京報:會有議論和壓力嗎?

  范松青:一直沒斷過。包括我在微網志上説些什麼,也會有人打打招呼讓我儘量低調些。議論倒沒什麼,困擾我的是市民和官員對一件事的態度是相反的,這點政府和官員應該好好反思。

  新京報:這種相反的態度所反映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范松青:核心問題是官員“與民爭利”,官員貪污的錢從哪兒來,都來自普通百姓。為什麼現在民眾對於反腐問題有這麼高的期待,他們納稅是希望有更好的公共服務,結果錢都被貪官中飽私囊了,民眾怎麼可能沒意見。我之所以給書起名《我為反腐鼓與呼》,是想從一名公務員的角度表達我對反腐的支援。

  新京報:書籍推出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期待?

  范松青:現實生活中,家人不支援我,官場上也有不少人對我有意見。去年我把財産公開了,本想著會帶動一批官員朋友加入其中,但也沒幾個,有時候感覺挺孤單的。

  希望這本書能得到一些官員朋友的支援,對我來説這非常重要,希望他們能和民眾一樣支援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