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壓力重重銀行“惜貸” 8月新增貸款或低於預期

  • 發佈時間:2014-09-02 07:15: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多家機構預計,8月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或為7000億元左右。分析人士認為,不良資産壓力上升、存款大幅流失和監管趨緊對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力度影響較明顯,雖然貸款投向和結構有望進一步改善,但8月新增貸款可能仍不及市場預期。

  8月信貸投放或仍低於預期

  中金公司報告預計,股份制銀行8月貸款投放明顯好于四大行,預計8月前10天新增貸款1000億元,遠超7月全月300億元的水準。預計8月全行業新增貸款6000-7000億元。交通銀行(行情,問診)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8月宏觀預測報告認為,預計8月新增人民幣(境內外)貸款投放約7500億元,環比多增約3650億元,同比多增約390億元,但月末餘額同比增速13.3%,仍略低於上月。

  7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3852億元,比6月少增6948億元,令市場“大跌眼鏡”。央行人士表示,進入8月上旬後,貸款基本上每天保持著300億至500億元的增量,已結束“休整期”,恢復至正常水準,預計未來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仍會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多位券商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商業銀行逾期貸款增速較快,對商業銀行貸款投放造成較大制約,“惜貸”情緒加重。

  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在1日的中報業績説明會上説,目前該行逾期貸款壓力較大。建行中報稱,截至報告期末,已逾期客戶貸款和墊款餘額為1204.2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37.17億元,主要是受國內經濟放緩影響,部分客戶資金持續緊張,使逾期情況有所增加。

  中信證券(行情,問診)首席債券分析師鄧海清表示,在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情形下,實體經濟需求疲軟、房地産銷售持續下降、工業成品庫存上升、消化庫存尚待時間和企業中長端需求減弱,都導致中長期貸款有所下降。經濟增速下滑,過剩産能、房地産及鋼貿等傳統領域風險問題隨之暴露,壞賬反彈壓力激增,商業銀行對不良貸款甚為敏感,“惜貸懼貸”現象頻現。

  中信證券研究部副總裁向啟説:“目前市場普遍預期8月新增貸款規模在7000億元左右,同7月數據相比,波動還是比較大的。”

  小微等實體信貸需求收縮

  二季度以來,高層頻頻強調貸款重點向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領域傾斜。但業內人士透露,除控制信貸風險外,主要還是小微等領域有效信貸需求明顯收縮。

  在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較活躍的江浙地區,不少中小企業甚至出現提前還貸情況。浙江泰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從6月開始,我們就明顯感覺到小微企業信貸需求在下降。由於外部經濟環境不好,就是給這些企業資金,他們也不知道該投什麼。”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説,目前,在信貸需求端,實體經濟結構性調整總體降低潛在融資需求,即雖然服務業融資需求較旺盛,但工業製造業融資需求總體疲弱,特別是房地産和地方融資平臺投資明顯放緩導致大規模資金需求減少。在供給端,雖然有關部門逆週期操作意圖較明確,穩健的貨幣政策中性偏松,但銀行業由於面臨資産品質壓力及信貸額度受限等問題,局部存在“懼貸惜貸”現象。

  江浙地區多位銀行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對應企業貸款需求下降,銀行放貸更為謹慎,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可能仍較受銀行青睞。“企業貸款需求不足,相比起來,地方基建等領域貸款投放可能風險更低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